[实用新型]永磁无刷电机转子动平衡校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7686.5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9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胡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超 |
主分类号: | H02K15/16 | 分类号: | H02K15/1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程建敏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电机 转子 动平衡 校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无刷电机转子,特别是一种动平衡校正精准方便的永磁无刷电机转子动平衡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永磁无刷电机由于具有高效率、低噪音、运行可靠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降低电动工具的重量,用于电动工具的永磁无刷电机普遍把转速做到20000-50000RPM,甚至更高。为了控制永磁无刷电机的震动、噪音及使用寿命,必须把永磁无刷电机的转子动平衡精度做到较高等级。
目前对永磁无刷电机转子动平衡的校正方法主要有两种:去重法和增重法。去重法通过动平衡检测机测量转子不平衡量,在对应的位置采用钻孔、铣削等方式消除一定的材料,在转子上形成孔洞等直接影响电机寿命;甚至当不平衡量过大时,去重动平衡将无法进行。增重法则在对应的位置增值配重料,使得转子动平衡满足要求;然而传统的增重法的配重料质量无法实现精确控制,且配置作业不易操作,致使转子的动平衡难以满足要求且动平衡校正效率低;有的增重法是用平衡胶泥粘结来实现,在转子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平衡胶泥粘结不牢固,平衡胶泥脱离后造成平衡失效而损坏电机。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满意的产品问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永磁无刷电机转子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校正速度快、动平衡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密封和散热效果好的永磁无刷电机转子动平衡校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所述转子的两端安装有与转轴过盈配合并连为一体的平衡校正盘,平衡校正盘上设有同轴设置的外套圈、内套圈以及发射状均匀分布的若干筋板,外套圈、内套圈以及若干筋板之间构成若干个独立并开口朝外的配重空腔,配重空腔在转子校正动平衡时用来配置平衡胶泥,转子基本平衡时在其两端的平衡校正盘外安装有与转轴过盈配合并连为一体的配重端盖,使平衡胶泥不会脱落,配重端盖的端面上设有发射状均匀分布的若干配重筋条,转子再次校正动平衡时采用去重法在对应位置去掉配重筋条的重量,使转子达到较高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子一端或两端的配重端盖上设有与定子绝缘端板及槽楔构成迷宫式槽口配合并可相对转动的防尘套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子一端的平衡校正盘上设有连为一体的风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平衡校正盘、配重端盖、防尘套圈和风叶采用工程塑料注塑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平衡校正盘、配重端盖、防尘套圈和风叶采用金属材料压铸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由于平衡校正盘设置有若干配重空腔,初次动平衡校正时采用加重法加入配重平衡胶泥简单方便,配重端盖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平衡胶泥不会脱落,而且可以在再次动平衡校正时采用去重法在对应位置去掉配重筋条的重量,使转子动平衡达到较高的精度,校正速度快,使用寿命长。二是由于在转子一端或两端的配重端盖上设有与定子绝缘端板及槽楔构成迷宫式槽口配合并可相对转动的防尘套圈,可以防止粉尘、铁削进入转子的空腔内,可以防止转子损坏,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三是转子一端的平衡校正盘上设有风叶,可以提高定子线圈的散热效果,可以保证产品连续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方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案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方案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方案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轴,2配重端盖,3平衡胶泥,4平衡校正盘,5转子,6外套圈,7内套圈,8筋板,9配重筋条,10防尘套圈,11风叶,12定子绝缘端板,13槽楔,14定子,1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超,未经胡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7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