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滤式刮板捞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0134.X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5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邓超;王成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都大一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433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式刮板捞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刮板捞渣机领域,特别是一种过滤式刮板捞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蓄热式燃烧工业炉排渣的刮板捞渣机,多数都是采用水冷却炉渣,刮板捞渣机的刮板出水时,大部分细渣都被带回水中,尤其是设备长时间运行后,产生大量细渣,影响设备运行和炉渣的冷却,但是过快更换水,成本高,影响工作效率;而且水中含有大量细渣,排出后无法回收利用,浪费水资源,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式刮板捞渣机。其可以实现设备中冷却水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式刮板捞渣机,包括驱动装置、箱体、刮板链条和托轮机构,其中:所述箱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头部、过渡段、弯曲段、水平段和尾部,其中驱动装置设置在箱体头部,所述刮板链条设置在箱体内且与驱动装置相连并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实现动力传动;所述托轮机构固定在箱体内部,所述尾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箱体为密封式,所述箱体头部的底部分别设置粗渣出料口和带第一过滤网的细渣出料口,且细渣出料口位于粗渣出料口和过渡段之间;所述刮板链条包含两条呈闭合环状且并行设置的链条、固定在链条上的链板、固定在两个链板中间且带有第二过滤网的刮板,所述链板焊接在链条上,所述刮板通过螺栓与链板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刮板底部的两侧并与刮板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孔径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孔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网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设置有泥浆阀。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段的侧壁设有事故排水口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该事故排水口的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铸石板衬底。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设置带有转速传感器的张紧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刮板捞渣机输送炉渣时,刮板出水时能避免细渣被带回水中,有效地将水中的细渣过滤出来并带走;当刮板出水时运行经过细渣出料口和粗渣出料口时能将粗渣和细渣分离,这样能循环使用冷却水,避免了箱体内细渣堆积,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箱体还设置了事故排水口,如遇到设备故障,可以快速排空箱体内的水,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刮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刮板链条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过滤式刮板捞渣机,包括驱动装置1、箱体2、刮板链条3、托轮机构4和事故排水口6,其中:所述箱体2包括依次设置的头部21、过渡段22、弯曲段 23、水平段24和尾部25,其中驱动装置1设置在箱体2的头部21,所述刮板链条3设置在箱体2内,且与驱动装置1相连并在驱动装置1的带动下实现动力传动,所述箱体2为密封式,并在水位线5以下位置的箱体2内注满水,通过水冷却炉渣,降温快,成本低,设备制作工艺简化。
所述箱体2头部21的底部分别设置一个粗渣出料口211和一个带第一过滤网213的细渣出料口212,,所述细渣出料口212位于粗渣出料口211和过渡段22之间;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孔径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孔孔径,因此,当刮板链条3将水中的炉渣带出水并经过细渣出料口212时,粒径小于第一过滤网213滤孔孔径的炉渣从细渣出料口212落出,粒径大于第一过滤网213滤孔孔径的炉渣将继续被刮板链条3带走,并被带至粗渣出料口 211,这样也就起到了对炉渣粗细进行分离的作用,避免再次进行分离,提高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工序。
所述事故排水口6位于弯曲段23侧壁并设置有能打开或者关闭该事故排水口6的盖板61,当设备故障时,打开事故排水口6快速排出箱体2中的水,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设备正常运行时盖板61便是关闭状态。
所述箱体2底部铺设一层铸石板7,减小刮板与箱体2底部的摩擦阻力,增加刮板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所述尾部25设置有进料口251,所述进料口设置有泥浆阀252,用于控制进料口251 炉渣的进料量,避免进料口251出现卡料情况,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都大一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宜都大一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01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获取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特征联合决策的脚印自动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