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3334.0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9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向治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J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6421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活塞。
背景技术
活塞是减振器的关键零件,其结构设计对减振器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减振器使用寿命较短,故障率较多,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良好的使用周期。结构合理的活塞应确保在复原和压缩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阻尼力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有效确保活塞在复原和圧缩过程中的阻尼力值,结构稳定性好的多功能活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上设有均匀布置的方形流通孔和方形复原孔;所述活塞本体上表面设有的复原阀阀线面比流通阀阀线面的高度低。
作为优化,所述活塞本体边缘设置稳定臂,通过设置稳定臂,有效的增大了活塞与工作缸的接触面积,保证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不出现倾斜与摆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中复原孔和流通孔分别为方孔,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液体的流通面积,从而降低减振器高速点的阻尼力值,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复原阀阀线面比流通阀阀线面高度低0.2毫米,形成高度差,能够有效的保证阀片紧贴复原阀阀线面和流通阀阀线面,减少油液的泄漏,提高减振器的减振性能。活塞本体边缘设置稳定臂,有效的增大了活塞与工作缸的接触面积,保证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不出现倾斜与摆动。本活塞能够有效的保证减振器形成合理的阻尼力值,而减振器内压又不会过高。从而保证减振器具有优良性能的同时,又有良好的耐久性,保证减振器全寿命周期的要求。通过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减振器故障,减少了故障索赔,从而提高了减振器生产企业的利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B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上设有均匀布置的方形流通孔和方形复原孔;所述活塞本体上表面设有的复原阀阀线面比流通阀阀线面的高度低。
将活塞本体上复原孔和流通孔设计为方孔,方孔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液体的流通面积,使阻尼力值的形成主要依靠阀片的变形来形成,活塞孔不起到节流作用。在高速时,阀片充分开阀,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减振器高速点的阻尼力值,减小内压,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得到充分提高。活塞在低速点时,保证阻尼力值较低;在中间速度点时,又保证有较大的阻尼力值;而在高速点,阻尼力值上升不明显,或是略有上升。活塞本体上复原阀阀线面高度比流通阀阀线面高度低0.2毫米,形成高度差,能够有效的保证阀片紧贴复原阀阀线面和流通阀阀线面,减少油液的泄漏,提高减振器的温衰和耐久性能,提高减振器性能。
本活塞能够有效的保证减振器形成合理的阻尼力值,而减振器内压又不会过高。从而保证减振器具有优良性能的同时,又有良好的耐久性,保证减振器全寿命周期的要求。通过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减振器故障,减少了故障索赔,从而提高了减振器生产企业的利润。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活塞本体结构做进一步优化设计,如图2中所示,所述活塞本体边缘设置稳定臂。通过设置稳定臂,有效的增大了活塞与工作缸的接触面积,保证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不出现倾斜与摆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3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色丁晴橡胶垫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充电宝外壳的抗摔丁腈橡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