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塑组合立体式综合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3972.2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9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省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地址: | 6501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结构 管廊 进出口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基础 钢塑组合 综合管廊 贯通 钢结构支撑 产品质轻 地面井口 施工成本 施工周期 使用寿命 位置相对 依次相连 多层 倒塌 穿过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钢塑组合立体式综合管廊,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管廊单元,所述管廊单元包括位于底部的混凝土基础、位于混凝土基础上面的双层或多层钢结构以及钢结构外部包裹的SMC面板,所述钢结构中部贯通用于管线穿过,所述钢结构两侧分别设有进出口和物资口,所述进出口与地面井口位置相对设置,且所述进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物资口宽度,所述进出口和物资口分别与钢结构中部贯通。本实用新型中的采用SMC片材,产品质轻且使用寿命长,大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采用钢结构支撑,增加了管廊的强度,使管廊不倒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钢塑组合立体式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现,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全国仅媒体报道的地下管线事故平均每天高达5.6起,每年由于路面开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
传统的城市地下管线各自为政地敷设在道路的浅层空间内,因管线增容扩容不但造成了“拉链路”现象,而且导致了管线事故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安全运行。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为提升管线建设水平,保障市政管线的安全运行,有必要采用新的管线敷设方式-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将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集中布置于地下的一个公共廊体,并设置专门的检修口、物资进出口等设施,可以有效集约化的利用地下空间。
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大都采用明挖法钢筋混凝土现浇或是暗挖盾构的形式建设,这两种形式有个共同的弊端: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受天气、现场条件影响较大。
立体式多层管廊,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廊技术施工方法复杂,需要花费大量人力,且耗费时间长,施工成本也相当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塑组合立体式综合管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塑组合立体式综合管廊,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管廊单元,所述管廊单元包括位于底部的混凝土基础、位于混凝土基础上面的双层或多层钢结构以及钢结构外部包裹的SMC面板,所述钢结构中部贯通用于管线穿过,所述钢结构两侧分别设有进出口和物资口,所述进出口与地面井口位置相对设置,且所述进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物资口宽度,所述进出口和物资口分别与钢结构中部贯通。
优选地,所述钢结构为长方体结构,且由型钢结构搭建而成,所述钢结构与混凝土基层之间是用预埋地脚螺栓连接的,SMC面板与预制混凝土基层之间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密封。
优选地,所述SMC面板为球面结构,所述SMC面板四周设有翻边法兰,所述翻边法兰上设有螺孔,两个相邻SMC面板之间通过螺栓和螺孔的配合连接;所述翻边法兰边沿设有密封槽和定位翻边,所述密封槽用于粘贴密封条;所述定位翻边用于保证相邻两个SMC面板的装配精度,所述SMC面板内部设置预埋螺母,通过塑料螺栓实现SMC面板内部与钢结构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基础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SMC面板外设有防腐涂层和防火涂层。
优选地,所述钢结构外涂有防腐涂层和防火涂层。
优选地,所述钢结构为双层结构,两层钢结构呈上下位置设置,所述双层结构两侧设有进出口和物资口,其中,双层结构一侧的进出口和物资口分别贯穿双层结构直到混凝土基础;另一侧的进出口和物资口贯穿位于上层的钢结构,且底部分别用SMC面板密封。
优选地,所述进出口和物资口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
优选地,所述管廊整体外部包裹防渗透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3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