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炼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7303.2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8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铁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22 | 分类号: | B29B7/22;B29B7/58;F16F15/067;F16F15/03 |
代理公司: | 沈阳易通专利事务所21116 | 代理人: | 于飞 |
地址: | 1163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寿命 炼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炼胶机。
背景技术
炼胶机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类,开放式炼胶机主要用于橡胶的热炼、压片、破胶、塑炼和混炼等,它的结构比较简单,现代仍普遍使用,密闭式炼胶机主要用于橡胶的塑炼和混炼,它比开放式炼胶机多一个密炼室。
传统的炼胶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由于工作时部件之间的振动过大而导致的炼胶机损坏,缩短了炼胶机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炼胶机的检修频率,增加成本的同时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炼胶机,解决了容易出现由于工作时部件之间的振动过大而导致炼胶机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炼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置本体,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靠近装置本体的一侧通过受力弹簧固定连接有线圈块,所述受力板远离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线圈块配合设置的线圈环,所述线圈环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贯穿受力板并与线圈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线圈块和线圈环电性连接。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外壳,所述减震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与减震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限位杆上套设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两侧均通过减震弹簧与减震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减震弹簧环绕设置于限位杆的表面,所述减震块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两端均与减震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外壳的顶部通过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有缓冲外壳,所述减震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线圈板,所述缓冲外壳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线圈板配合设置的永磁体。
优选的,所述线圈块和线圈环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线圈板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永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减震外壳的两侧均镶嵌有减震球,且减震球与缓冲外壳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减震块的顶部和底部均镶嵌有活动球,且活动球与缓冲外壳的内壁接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炼胶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使用寿命长的炼胶机,通过减震装置的改良,以及受力弹簧、线圈块、线圈环和导向杆的配合使用,避免了由于工作时部件之间的振动过大而导致的炼胶机损坏,延长了炼胶机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炼胶机的检修频率,降低成本的同时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减震装置的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减震装置、201永磁体、202线圈板、203定位杆、204 减震弹簧、205减震块、206缓冲外壳、207缓冲弹簧、208减震球、209缓冲外壳、210限位杆、211活动球、3装置本体、4控制器、5受力板、6受力弹簧、7线圈块、8线圈环、9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炼胶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2,减震装置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置本体3,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4,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板5,受力板5靠近装置本体3的一侧通过受力弹簧6固定连接有线圈块7,线圈块7和线圈环8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受力板5 远离装置本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线圈块7配合设置的线圈环8,线圈环8 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9,导向杆9的一端贯穿受力板5并与线圈块7的表面固定连接,控制器4分别与线圈块7和线圈环8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铁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铁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7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