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2319.2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1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友军;胡文明;张定杰;骆名建;邓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洪乐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B21C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41 | 代理人: | 江沣 |
地址: | 43322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导体 合金 铁路 贯通 地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缆行业的飞速发展,为了降低电缆成本,保证电缆外观质量,保证电缆性能参数,电缆导体已经进入了多样化生产。目前多数企业是将绞线后的导体从圆形变成扇形或者瓦形,来降低电缆导体间的空隙,从而降低电缆成品外径,既节约了成本,也便于安装,但该方法在绞线时对导体产生了加工硬化,严重影响了电缆的性能,大大降低了其导电性。还有一种做法是在拉丝工序过程中把导体直接做成圆形单丝,再经过一个压型过程、然后绞线,或者在绞线工序直接通过压模将其加工成异形单丝,该方法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在绞线工序时容易断丝或者翻身,而且对单丝产生了加工硬化,影响了单丝电阻率,导致绞合后的导体电阻性能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以解决现有容易断丝或者翻身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包括一设在地线本体外的前模座和与位于所述前模座后端区域的对接腔对接的一后模座;所述前模座的前端区域具有一拉丝模腔与所述对接腔同轴连通,所述拉丝模腔内设有一异型拉丝模;所述后模座的对接部设有一预拉丝模腔,其后端区域设有用于收容润滑油的一润滑油腔与所述预拉丝模腔同轴连通,所述预拉丝模腔内设有一预拉丝模;一第一通道和一第二通道同轴设置且分别贯穿与之对应的所述异型拉丝模和所述预拉丝模的前后两端,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所述第一通道口径最小处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道口径最小处的横截面积,且所述第一通道口径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口径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均为扇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口径最小处的扇形横截面的弧高比所述第二通道口径最小处的扇形横截面的弧高小1.0~1.2mm,所述第一通道口径最小处的扇形横截面的弧宽比所述第二通道口径最小处的扇形横截面的弧宽小0.8~1.4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口径最小处的扇形横截面的弧高为1.2~2.4mm,弧宽为2.9~4.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口径最小处的扇形横截面的弧高为1.4~2.2mm,弧宽为3.3~4.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到所述第一通道的口径最小处的口径逐渐光滑减小,所述第二通道的后端到所述第二通道的口径最小处的口径逐渐光滑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口径最小处到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的口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通道的口径最小处到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的口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口径最小处相对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更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所述第二通道的口径最小处相对所述第二通道的后端更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座的后端区域设有一注油孔连通注油管和所述润滑油腔,所述润滑油腔的后端设有一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隔板的区间的口径的平均尺寸大于与之相邻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区间的口径的平均尺寸,靠近所述隔板的区间为高压润滑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座与所述后模座之间具有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与具有所述异型拉丝模的所述前模座对接的所述后模座的对接部具有所述预拉丝模,所以圆柱状或者方柱状铜丝必须先经过所述预拉丝模预成型之后,再经过所述异型拉丝模最终成型,分步成型能够有效的防止由于突然的形变导致的金属断丝或者翻身,而且由于是直接拉丝,不需要对金属硬化加工,进而不会影响金属电阻率,不会使绞合后的铜丝的电阻性能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中前模座和后模座工作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中前模座和后模座组合前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的前方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成型导体合金护铁路贯通地线的扇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洪乐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洪乐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2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