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2755.X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8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郑继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继鑫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3/02 | 分类号: | B02C13/02;B02C13/284;B02C13/2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合心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辊式 秸秆 粉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是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也可以作为生态肥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收集秸秆的积极性较低,基本采用露天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目前,秸秆粉碎机的结构比较简单,大部分采用一个转轴,容易出现破碎不完全,需要多次粉碎,增加了粉碎的工作量,粉碎效率低下。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以提高对秸秆的粉碎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的进料口与喂料机构相连通,其中,壳体内设置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上都均匀布置有多个甩锤,壳体的内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定锤,甩锤与定锤相配合,甩锤与定锤形成相互交错、反向的敲击把喂入的秸秆敲碎。
所述的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其中,上述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通过V型传动带相连接。
所述的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其中,上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筛网,使被打碎的秸秆自筛网处落出。
所述的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其中,上述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上都均匀布置有四个甩锤。
所述的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其中,上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上述发动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秸秆物料由进料口喂入,第一辊体逆时针旋转,把秸秆带入壳体内部,甩锤与定锤相互交错旋转,把秸秆初步敲成碎段,一些细小碎段通过筛网落出壳体,剩余较大的碎段通过第二辊体的旋转带到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之间进行反对敲击,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为同方向转动,第一辊体上的甩锤与第二辊体上的甩锤则产生反向交错运动,再次对秸秆进行敲碎处理,直到壳体内部的秸秆被敲碎成细小碎段,由底部筛网落出,进而提高了秸秆的粉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辊式秸秆粉碎装置,如图1与图2所示的,其包括壳体1,壳体1的进料口2与喂料机构相连通,其中,壳体1内设置第一辊体3与第二辊体5,第一辊体3与第二辊体5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辊体3与第二辊体5上都均匀布置有多个甩锤4,壳体1的内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定锤6,甩锤4与定锤6相配合,甩锤4与定锤6形成相互交错、反向的敲击把喂入的秸秆敲碎。也可以采用三个辊体或者更多个辊体,但考虑到秸秆粉碎的工作场所以及其体积,采用两个辊体的方式为最优方式。
更进一步的,上述第一辊体3与第二辊体5通过V型传动带8相连接,从而使第一辊体 3与第二辊体5同向同步转动。上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筛网7,使被打碎的秸秆自筛网7处落出。上述第一辊体3与第二辊体5上都均匀布置有四个甩锤4。上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9,传动机构9可以与外界动力源相连接,以提供动力。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继鑫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长春继鑫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27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