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椎椎间定力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2804.X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4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孙璟川;史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000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定力 撑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椎间定力撑开器。其设有活动撑开臂、固定撑开臂、齿条、套筒、齿轮轴、齿轮调节组件和限位片;所述的齿条一端固定于活动撑开臂上,所述的套筒一端固定于固定撑开臂上,所述的齿条贯穿于固定撑开臂和套筒的空腔内;所述的齿轮轴一端为齿轮,另一端为第一接头;所述的齿轮调节组件设有旋柄、第一传动轴、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滚珠、第二传动轴、第二接头和外壳体;所述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匹配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彻底避免术者施力过大造成活动撑开臂和固定撑开臂之间的开度过大,从而避免了对患者造成损伤,也更易于术者操作,且锁紧稳定,器械的构造不影响手术视野,显著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颈椎椎间定力撑开器。
背景技术
目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进行此类手术的过程中,椎体的撑开是保证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最关键的步骤之一。然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颈椎椎间撑开器是由医生手动调节撑开距离,即开度的控制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增加了医生的操作难度,而如果不慎将椎体过度撑开,则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带来严重后果。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117313.6,公告日2013.10.09,公开了一种带刻度的颈椎椎间撑开装置,它包括椎体钉、撑开筒、撑开部、带锯齿的轨道、卡锁,椎体钉设置在撑开筒内,撑开筒与撑开部连接,撑开部一脚固定安装在带锯齿的轨道上,撑开部的另一脚滑动安装在带锯齿的轨道上,并且通过卡锁固定,在椎体钉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刻度,在带锯齿的轨道上撑开部的两脚之间设置有第二刻度,该颈椎椎间撑开装置便于准确地把握撑开装置的置入深度及撑开的高度,避免过度撑开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117736.8,公告日2013.10.09,公开了一种无损伤颈椎椎间撑开器,它包含第一撑开板、第一撑开部、第二撑开板、第二撑开部、轨道、卡锁;第一撑开板和第二撑开板分别与第一撑开部和第二撑开部呈阶梯状连接,第一撑开部固定在轨道的一端,第二撑开部套接于轨道上,轨道的外侧设置有卡锁;第一撑开板和第二撑开板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锯齿;轨道为带锯齿和刻度轨道;卡锁能够很好卡住套接于轨道上的第二撑开部,方便医护人员更好的测量距离;该实用新型的颈椎椎间撑开器能够在不破坏临近椎体的同时撑开减压间隙。
然而,上述颈椎椎间撑开器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是通过术者施力来控制开度的调节,因此仍存在因术者用力过大造成颈椎损伤的风险。
综上,亟需一种能够定量和精确地调节颈椎椎间撑开距离,能彻底避免施力过大造成患者颈椎损伤的颈椎椎间撑开器,也将更方便术者的手术操作,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颈椎椎间定力撑开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椎椎间定力撑开器,设有活动撑开臂、固定撑开臂、齿条、套筒、齿轮轴、齿轮调节组件和限位片;所述的齿条其中有一侧壁设有棘齿,齿条的一端固定于活动撑开臂上;所述的套筒一端定于固定撑开臂上;所述的齿条贯穿于固定撑开臂和套筒的空腔内使得齿条可沿着套筒滑动;所述的套筒其与棘齿相对应的侧壁上设有一个限位通孔,且所述侧壁上固定有弹性的限位片,所述的限位片的一端卡扣在棘齿上;所述的齿轮轴一端为齿轮,另一端为第一接头,所述的齿轮与棘齿相啮合,所述的第一接头伸出在齿轮轴壳体的外部并与齿轮调节组件的第二接头相匹配连接;所述的齿轮调节组件设有旋柄,所述的旋柄下端连接外部套接有弹簧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的第一传动轴下端设有圆形的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二挡板位于第一挡板的下方且上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有滚珠,所述的第二挡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的第二传动轴的下端连接第二接头,所述的第一传动轴的下端、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滚珠、第二传动轴的上端均位于外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28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模拟前端精度的校正补偿电路
- 下一篇:一种小孩卡通腰穿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