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过滤装置以及输液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4505.X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5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毛春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塔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65 | 分类号: | A61M5/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程钢 |
地址: | 21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 封口部件 输液设备 出液通道 过滤膜 输液穿刺器 导流结构 进液通道 壳体内部 出液口 导流 壳体 压入 液滴 密封 输液 医护 分割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内部具有通道;过滤膜,设置于所述通道内部并将所述通道分割成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封口部件,密封设于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口处;以及导流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过滤膜与所述封口部件间,用于将药液导流至所述封口部件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备上述输液过滤装置的输液设备。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设备及其输液过滤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空气被药液液滴压入输液穿刺器而形成气泡,从而无需医护人员的额外人为操作即可保证输液操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液过滤装置以及输液设备。
背景技术
临床输液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临床学科。它包括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及营养学等重要内容,这些平衡紊乱伴发于多种病理过程。通过合理的输液在调理这些平衡紊乱的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病情直接静脉注射相应的药物,以达到快速高效缓解和治疗病症之目的。
随着医疗的需要和制药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性输液品种也陆续地进入临床。因此,输液受到各级临床医生的重视并被应用,输液制剂的用量也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年人均用量已达3瓶以上。为了适应医疗的需求,大输液制造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用药,制剂包装水平的提升受到制药业内的高度重视。而近期涌现出的硬塑胶瓶和非PVC软塑胶袋包装大输液生产线,给大输液工业生产带来了一股新潮流,临床应用也更加安全可靠,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由于药液直接进入血液,瞬间(小于1分钟)便可分布全身,静脉输液在国内临床治疗中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治疗手段。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超过70%的住院病人进行了静脉输液治疗。
现行的输液模式多为载体输液,临床上载体输液者超过90%。载体输液导致热源和不溶性微粒叠加,易增加输液安全风险。不溶性微粒超标和内毒素增加是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因之一。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毛细血管堵塞引发的多种疾病危害巨大。
从生产到临床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有不溶性微粒混入药品,比如药品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格、包装材料、操作环节、配套器械、环境带入等。
《中国药典》对≥10μm和≥25μm的不溶性微粒做出了限制,但尚未涉及2~10μm的微粒。而一旦2~10μm的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排出的时间甚至超过20年。
因此,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可配套于输液容器上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过滤膜来过滤不溶性微粒,但是该过滤膜在运输过程中易于被药液冲击而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623744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过滤装置及包括其的过滤输液容器》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设置有过滤膜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液体通道的通阀,如图1所示。该过滤装置可配套于大输液瓶体、软袋瓶体等输液容器上,也可在制造环节直接连接到输液瓶/袋接口上。通过过滤膜过滤微粒,能够在输液出输液瓶或输液袋时就完成过滤,直接避免因大输液在生产制造环节出现不溶性微粒,进而减少病人负担。此外,在输液瓶或输液袋的运输过程中,通过通阀关闭液体通道而将药液与过滤膜隔离,可以避免过滤膜在输液前被药液冲击而损坏。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具有以下问题:
(1)当过滤装置中设置有所述通阀时,输液操作时,医护人员将输液穿刺器插入过滤装置的壳体后,再打开通阀使药液从液体通道穿过阀通道而抵达过滤膜,药液经过滤膜过滤后直接滴于输液穿刺器的针孔上,由于输液前壳体内经由通阀与药液隔开而存在着空气,此时空气会被滴下的药液压入穿刺器、进而进入输液管中形成气泡,气泡的存在使得从穿刺器流入至滴斗的药液流速相对较慢,而从滴斗流入至静脉的流速相对较快,会导致滴斗内的药液逐渐减少直至不足以提供大于静脉压的水柱压力,从而使得药液无法流入静脉。为了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通常需要通过挤压滴斗、用手指弹输液管等人为操作才能将气泡排出,如果气泡过多或者操作不及时,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输液操作,甚至会危及病人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塔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塔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45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