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挡沙坎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4788.8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6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良;郑全春;姜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2 | 分类号: | E02B8/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挡沙坎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挡沙坎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挡沙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不会考虑挡沙坎与护底或贴坡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会考虑挡沙坎对水流流态的影响,只是功能上满足拦挡泥沙、推移质的要求,这种常规的挡沙坎对水流流态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挡沙坎的布置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挡沙坎的布置结构,所述挡沙坎的布置结构包括挡沙坎和设置在其两侧的护底和反坡段,所述挡沙坎与反坡段相连接的一侧的坡度和反坡段的坡度应保持一致,且挡沙坎与反坡段在结构上完全是结合成为一体的;所述挡沙坎与护底相连接的一侧的坡度应比较缓,保证与护底平顺衔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挡沙坎与护底相连接的一侧的坡度不大于1:1.0。
所述挡沙坎与护底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倒角结构。
所述挡沙坎的上表面与两侧面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倒角结构。
当该挡沙坎的布置结构布置于进水口部位时,沿着水流的方向依次布置护底、挡沙坎和反坡段。
当该挡沙坎的布置结构布置于尾水出口部位时,沿着水流的方向依次布置反坡段、挡沙坎和护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沙坎的布置结构,可以解决常规的独立挡沙坎结构对水流流态产生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沙坎的布置结构布置在进水口部位或者尾水出口部位时,可以使得无论水流大小、水位多高,水流经过该挡沙坎时都能够保持平稳过流,不会产生水跃现象;既能够满足拦挡泥沙和推移质的要求,也能保证水流平稳,有效改善水流流态,不会产生水跃和气蚀现象,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流对结构的冲刷,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挡沙坎的布置结构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1-挡沙坎;2-护底;3-反坡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一种挡沙坎的布置结构,包括挡沙坎1和设置在其两侧的护底2和反坡段3,挡沙坎1与反坡段3相连接的一侧的坡度和反坡段3的坡度完全一致,且挡沙坎1与反坡段3在结构上完全是结合成为一体的;挡沙坎1与护底2相连接的一侧的坡度相对较缓且该侧与护底2平顺衔接。
挡沙坎1与护底2相连接的一侧的坡度不大于1:1.0。
挡沙坎1与护底2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倒角结构(图中未示出)。
挡沙坎1的上表面与两侧面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倒角结构(图中未示出)。
如图1所示,当该挡沙坎的布置结构布置于进水口部位时,沿着水流的方向依次布置护底、挡沙坎和反坡段。
如图1所示,当该挡沙坎的布置结构布置于尾水出口部位时,沿着水流的方向依次布置反坡段、挡沙坎和护底。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4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