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的信号放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6557.0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0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胡伟;张海荣;章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洋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振玉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集成 收发 一体 模块 信号 放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放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手机信号放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的手机信号放大器。
背景技术
信号放大装置是无线通信中常用的装置,它主要用来放大信号幅度,使信号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比较常见的场景是在建筑物的地下停车场,大楼的地下室,由于墙体的阻隔,手机信号微弱,甚至无手机信号,无法直接接收基站发射的手机信号,此时需要通过手机信号放大器来实现手机信号的覆盖。当前不同的手机信号放大器具有不同的形态。比如光纤直放站,近端连接的是基站,远端则连接天线,优点是功率高,传输距离远,缺点是体积大,成本高,一般适用于人口稀少偏远地区的信号覆盖。手机信号放大器的工程机适用于建筑物地下室,停车场等建筑物内部信号差的区域,通过放置在户外信号良好区域的天线,通过电缆馈线将信号传输到室内弱信号或无信号区域,再通过信号放大器放大后通过天线覆盖室内区域。手机信号放大器工程机的缺点是馈线对信号衰减严重,一般拉远距离仅为数十米,而且馈线为专门传导高频手机信号的金属导线,线径较粗,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仓储和运输都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的信号放大装置,该信号放大装置采用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使用单根光纤传输上行和下行两路信号,传输距离可达数千米,抗电磁干扰,成本低,可为室内或地下等无信号或信号差的场所提供高质量的信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的信号放大装置,由室外模块、室内模块、传输光纤、接收天线、室外模块双工器、下行信号低噪放大器、下行信号功率放大器、室外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室内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室内模块双工器、上行信号低噪放大器、上行信号功率放大器、重发天线组成。
所述的室外模块双工器、下行信号低噪放大器、下行信号功率放大器、室外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集成在室外模块上。
所述的室内模块双工器、上行信号低噪放大器、上行信号功率放大器、室内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集成在室内模块上。
所述的接收天线与室外模块双工器连接,用于接收室外信号和发射上行信号。
所述的重发天线与室内模块双工器连接,用于发射下行信号和接收室内信号。
所述的上行信号低噪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室内模块双工器连接。
所述的下行信号低噪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室外模块双工器连接。
所述的上行信号低噪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上行信号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下行信号低噪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下行信号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上行信号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室内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电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下行信号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室外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电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室外模块双工器的上行频率端口与室外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室内模块双工器下行频率端口与室内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传输光纤两端分别与室外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和室内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连接,用于传输上行和下行的两路光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信号放大装置采用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用单根光纤传输上行和下行两路信号,代替了金属高频馈线,减少了线缆的重量和体积,方便运输和仓储,降低了成本。
2.该信号放大装置采用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使用半导体激光光源,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传输距离可达数千米甚至数十千米,远优于馈线的传输距离,且抗电磁干扰,可抵达变电房等强电磁干扰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主要符号说明如下:
1-室外模块 2-室内模块 3-传输光纤 4-接收天线
5-室外模块双工器 6-下行信号低噪放大器7-下行信号功率放大器
8-室外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9-室内模块集成收发一体光模块
10-上行信号功率放大器11-上行信号低噪放大器
12-室内模块双工器13-重发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洋,未经李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6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