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引导管用逆止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0053.6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1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迈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24 | 分类号: | A61M39/24;A61M25/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张竹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腔体 逆止阀 连接螺纹 吸引导管 平直段 连接管 限位管 分流 筛管 体内 本实用新型 筛管端部 依次增大 引流管 锥形段 防逆 斜向 锥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引导管用逆止阀,逆止阀包括吸引导管和逆止阀腔体,吸引导管斜向设于逆止阀腔体内;逆止阀腔体由第一平直段腔体、第二平直段腔体和设于第一平直段腔体和第二平直段腔体之间的锥形段腔体组成,第一平直段腔体上设有连接螺纹层,连接螺纹层包括U型腔体和设于U型腔体内壁的连接螺纹,连接螺纹层与引流管端部通过连接螺纹固定;吸引导管包括限位管、连接管、分流筛管和设于分流筛管端部的防逆锥型管,限位管、连接管和分流筛管的外径或内径依次增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引导管用逆止阀。
背景技术
现今病人手术后,为了避免伤口发炎和交叉感染,需对创面进行负压持续引流,负压持续引流时需要用到吸引导管用逆止阀。负压持续引流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负压治疗时,负压能将创面的渗出物及时的吸引掉,且可以至少三天天换一次药,具有创面愈合快、感染率低、更换敷料次数少、抗菌药物使用少、降低医药费用等特点,能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医药费用的支出。
然而现有的吸引导管用逆止阀结构设计不合理,止逆效果差,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吸引导管用逆止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止逆效果好的吸引导管用逆止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引导管用逆止阀,所述逆止阀包括吸引导管和逆止阀腔体,吸引导管斜向设于逆止阀腔体内;所述逆止阀腔体由第一平直段腔体、第二平直段腔体和设于第一平直段腔体和第二平直段腔体之间的锥形段腔体组成,所述第一平直段腔体上设有连接螺纹层,所述连接螺纹层包括U型腔体和设于U型腔体内壁的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层与引流管端部通过连接螺纹固定;吸引导管包括限位管、连接管、分流筛管和设于分流筛管端部的防逆锥型管,所述限位管、连接管和分流筛管的外径或内径依次增大;所述分流筛管斜向设于第二平直段腔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平直段腔体端部设有定位塞,所述定位塞上设有旋转让位槽,所述分流筛管管壁外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旋转让位槽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筛管与第二平直段腔体成12-87°的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管外套设有环形锥吸引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锥吸引罩为医用橡胶材质的环形锥吸引罩;所述吸引导管和逆止阀腔体的材质为医用橡胶或硅橡胶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筛管包括分流筛管本体,和设于本体内若干分流锥形管,所述分流锥形管沿连接管至防逆锥型管的方向其管壁内径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管、连接管和分流筛管的外径比为:1:2-3: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设有至少三段内径依次增加的连接管。分流锥形管设有至少五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导管用逆止阀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引流时出现逆流;逆止阀的吸引导管斜向设于逆止阀腔体内,能够避免引流时出现逆流,且效果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迈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迈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00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阵式微针治疗头
- 下一篇:一种射频美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