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轨道电车导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1763.0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冯岳军;陈力皎;卞方宏;陈立群;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02 | 分类号: | H01B5/02;H01B1/0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0 | 代理人: | 陈晓良,詹世平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电车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轨道电车导电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轨道电车导电结构中所采用的接触线一般为纯铜接触线,接触线的界面一般为圆形,由于纯铜的强度不高,机械性能差,长时间使用磨损非常严重,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提高了单轨电车的维护成本,并且圆形的接触线磨损高度低,磨损的余量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轨道电车导电结构,改善了接触线的机械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结构是:一种单轨道电车导电结构,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陶瓷基体,陶瓷基体上连接接触线部分,所述接触线部分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包括底板和两个对称设置在底板上的侧板,两侧板呈T型设置,两侧板之间顶部形成一纵截面为梯形的卡槽,底板通过夹块与陶瓷基体连接,汇流排上连接铜线,铜线侧面为接触线,接触线纵截面呈梯形,接触线卡在卡槽中,铜线和接触线一体成型,组合为接电线,所述接电线中含有0.08%~0.12%的银,所述接电线纵截面的面积为150~160㎜2。
其有益效果是:梯形截面的接触线在保证了原有导电性能基础上,增加了接触线磨耗的余量,降低磨耗,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银的加入可以提高接电线的机械性能,使其强度更高,进一步降低磨耗,使单轨电车整体的维护成本降低,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接触线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单轨道电车导电结构,包括轨道梁1,所述轨道梁1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底座2,所述底座上连接陶瓷基体6,陶瓷基体6上连接接触线部分。所述接触线部分如图2所示,包括汇流排4,所述汇流排4包括底板7和两个对称设置在底板7上的侧板8,两侧板呈T型设置,两侧板之间顶部形成一纵截面为梯形的卡槽9,底板7通过夹块3与陶瓷基体6连接,汇流排4上连接铜线5,铜线5侧面为接触线10,接触线10纵截面呈梯形,接触线10卡在卡槽9中,铜线5和接触线10一体成型,组合成为接电线,所述接电线中含有0.08%~0.12%的银,所述接电线纵截面的面积为150~160㎜2,加入微量的银使金属复合强化,能够提高铜线和接触线的机械性能,提高硬度,降低磨耗,梯形截面设计可以在保证原有导电性能的基础上增加磨耗余量,进一步降低磨耗,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轨道梁的维护成本。
铜料在三体炉中加入阴极铜板进行熔炼,融化为铜液后,加入微量的银,利用工频炉内电流对铜业的作用,促进银铜的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结晶组织,然后上引出铜杆,利用连续挤压机对铜杆进行连续挤压,连续加压的过程中,挤压腔内瞬间产生高温高压,使金属产生塑性流变,通过模孔形成坯杆,铜杆的铸态粗大晶粒被破坏,并产生大量的晶核,在冷却的过程中完成再结晶改造,形成更小的晶粒金相组织,挤压的过程中形成铜银合金杆坯,再经过拉拔形成梯形截面,使合金线表面多次被摩擦压延,在表面产生多层粉末烧结,使合金线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都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1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