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全焊接的T型多腔混凝土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4627.7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1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郝际平;刘瀚超;孙晓岭;樊春雷;薛强;何梦楠;刘斌;张峻铭;赵子健;黄育琪;陈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E04C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焊接 型多腔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腔混凝土柱,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焊接的T 型多腔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密集度逐渐增大,使得大量高层不断涌现。这就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支持高层及多层建筑的设计与建设。
钢管混凝土利用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得以提高,塑性和韧性大为提高。同时,在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后,由于混凝土的支撑作用,可以避免或延缓钢管壁的屈曲,两种材料的结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使得材料性能充分发挥,然而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柱大多采用矩形结构,然而在T型结构的拐角的位置则需要通过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组合来实现过渡,因此需要一种T型的钢管混凝土柱来满足T型结构的拐角位置,并且该混凝土柱能够满足抗震及承载力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全焊接的T型多腔混凝土柱,该混凝土柱能够适用于T型结构的拐角位置,并且抗震性能及承载力较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全焊接的T型多腔混凝土柱包括第一方钢管、第二方钢管、第三方钢管、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
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位于第一方钢管与第二方钢管之间,且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管的侧面及第二方钢管的侧面相焊接,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的侧面及第二方钢管的侧面相焊接,且第一侧板的侧面与第一方钢管的后侧面及第二方钢管的后侧面齐平,第二侧板的侧面与第二方钢管的前侧面及第二方钢管的前侧面齐平,第三侧板的一端及第四侧板的一端均与第三方钢管的后侧面相焊接,第四侧板的另一端焊接于第二侧板与第一方钢管相焊接的位置,第三侧板的另一端焊接于第二侧板与第二方钢管相焊接的位置;
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方钢管及第二方钢管围成的区域内、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方钢管围成的区域内、第一方钢管内、第二方钢管内及第三方钢管内均浇注有混凝土。
还包括第一L形钢板及第二L形钢板,其中第一L形钢板的一侧覆盖并固定于第一方钢管的前侧面上,第一L形钢板的另一侧覆盖并固定于第四侧板的侧面及第三方钢管的左侧面上,第二L形钢板的一侧覆盖并固定于第二方钢管的前侧面上,第二L形钢板的另一侧覆盖并固定于第三方钢管的右侧面上。
还包括固定钢板,固定钢板覆盖并固定于第一方钢管的后侧面、第二方钢管的后侧面及第一侧板1的后侧面上。
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L形钢板的侧面、第一方钢管及固定钢板将第一L形钢板、第一方钢管及固定钢板相连接。
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L形钢板的侧面、第二方钢管及固定钢板将第二L形钢板、第二方钢管及固定钢板相连接。
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二L形钢板的侧面、第三方钢管及第一L形钢板的侧面将第二L形钢板、第三方钢管及第二L形钢板相连接。
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二L形钢板的侧面、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第一L形钢板的侧面将第二L形钢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第一L形钢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全焊接的T型多腔混凝土柱包括第一方钢管、第二方钢管、第三方钢管、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方钢管、第二方钢管、第三方钢管、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相焊接,从而形成T型多腔的混凝土柱骨胶,然后再浇铸混凝土,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腔混凝土柱能够适应T型结构的拐角位置,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混凝土柱骨胶采用多腔结构,承载力及抗震性能较好,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广泛的应用于现有建筑中,实用性极强,同时该混凝土柱骨胶能够在工厂中进行预制,从而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L形钢板、第二L形钢板及固定钢板对所述混凝土柱骨胶进行加固,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用于焊接不牢靠而出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其中,1为第一侧板、2为第二侧板、3为第三侧板、4为第四侧板、 5为第一方钢管、6为第二方钢管、7为第三方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4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