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自动插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6589.9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3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洋;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成洋 |
主分类号: | F42B4/30 | 分类号: | F42B4/3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潘传军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压 成型 组合 烟花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自动插引装置。
背景技术
模压成型组合烟花是一种浆料通过模压、烘干方式整体一次性成型的组合烟花。属地面礼花类烟花产品,俗称盆花。其成型体的形状及结构与传统组合烟花类似,参见图1、2,成型体的本体的整体外观形状主要是四棱柱体或六棱柱体等。本体上平行均匀分布若干管状腔体,管状腔体的结构和作用与传统组合烟花的单筒类似,管状腔体上端口开放,下端口封闭并设置底部传火孔10,管状腔体内置发射烟火药物以及效果件。模压成型组合烟花成型后,其相邻的两个管状腔体的底部传火孔10需要插入呈倒U形的引线的两脚,以实现传火功能。
在目前的实际生产中,该插引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完成,该方式生产效率低下;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同时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1.因人在工作时本身的疲劳度、心情等个人因素而难以控制工作时的状态;2.插入传火孔的倒U形引线的两脚必须长度标准、一致,才能确保接火(即引线点燃烟火药物)。然而,人工插引很难确保达到上述要求。导致短脚可能无法接火的严重问题。为了规避该严重问题,现在裁切引线时必须比标准长度多预留10mm左右的冗余长度,即使两脚长度不一致,也能确保接火。但是现在企业的生产量至少上百万发/日,多的企业可能达到五、六百万发/日,导致严重的浪费。
目前,传统的组合烟花已有自动插引设备出现,但是模压成型组合烟花与传统的组合烟花存在不同之处,传统组合烟花为多个纸质管体的组合,插引之前需要在纸质筒体侧部打孔作为传火孔;而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底部传火孔10及其主体都是采用浆料模压一次性成型,模压成型组合烟花采用底部连引方式而不是侧面连引;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生产速度更快、生产规模更大。这些不同之处使得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插引工作的精度要求更高;而且插引的工作面局促于成型体底部,设备相对要更为小巧集成才能进行工作;对插引效率的要求更高。故而传统组合烟花的自动插引设备根本无法适应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插引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自动化插引装置,有利于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自动插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引线输送机构、引线切刀、折引套、折引冲杆、折引板组成:
所述折引套连接第一驱动机构上下往复运动,折引套设有贯穿本体上下方向的折引槽腔;
所述折引冲杆连接第二驱动机构上下往复运动,折引冲杆套装在所述折引槽腔内;
所述折引板连接第三驱动机构横向往复运动在折引工位和避让工位之间切换位置,在折引工位折引板上端面对应所述折引槽腔的下端口,折引板能够插入所述折引槽腔;
所述引线输送机构将引线输送到折引套和折引板之间;引线切刀适时动作切断引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压成型组合烟花送至自动插引装置下方对应位置,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底面朝上;
折引板运动到折引工位,引线输送机构将引线输送到折引套和折引板之间,折引套和折引冲杆下行,折引冲杆下行其下端面和折引板配合夹持固定引线,同时引线切刀将引线切断,折引套下行将引线和折引板套入到折引槽腔内,折引槽腔和折引板配合将切下的引线段居中折成倒U形引线;
然后折引冲杆上行,折引套上行;倒U形引线的两脚基于本体的弹性向两侧弹开,使得倒U形引线卡在折引槽腔内随折引套上行;随着折引套的上行,折引板由折引槽腔内脱出,横向运动到避让工位;
折引套和折引冲杆再次下行,折引套下行至模压成型组合烟花的底面上,折引槽腔正对需要插引的两个传火孔;折引冲杆继续下行将折引槽腔内的倒U形引线的两脚插入传火孔。即完成一次插引加工。
然后折引套、折引冲杆、折引板复位进行下一次工作。
为了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改进地,该装置还包括引线接应机构:在引线输入端的相对侧对应设置接引套管,接引套管连接第四驱动机构在朝向引线输入端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在所述引线输送机构将引线输送到折引套和折引板之间时,接引套管自原始起点朝引线输入端运动,接引套管的端口与引线输入端口对接,引线进入接引套管;引线输送机构送引完成后,接引套管反向运动但不退回原始起点,使得引线端头保留在接引套管内,同时避让出空间便于折引套等工作;引线进入折引槽腔后,接引套管即可返回原始起点准备下次工作。
为了改善倒U形引线的形态结构,所述折引板的上端两角为圆角。
为了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改进地,所述折引板的上端面设有容纳引线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成洋,未经黄成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65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花燃放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房屋建筑用质量标准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