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系统主动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8034.8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陈石;王孝全;王钊;许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2 | 代理人: | 林晓琴 |
地址: | 350119***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机 系统 主动 放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系统主动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内部含有高压薄膜电容部件,在车辆运行停车下电后,电机控制器内部薄膜电容带有高电压(如380V),人员触碰电机控制器时存在高压触电安全隐患;故电动汽车需具备电机系统主动放电安全装置,即电机控制器需能将薄膜电容自身高电压主动快速的降至安全电压范围,以确保人员在车辆下电后一定时间内触碰到电机控制器时无高压触电危险。
现有技术缺点是:目前电动汽车电机系统无主动放电安全装置,或者整车主动放电装置不完善,导致车辆运行结束钥匙下电后,存在电机控制高压触电隐患,或者维修者需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无高压后才可触碰检修电机控制器,影响检修工作时效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系统主动放电装置,能避免人员高压触电安全隐患,提高检修维护作业时效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系统主动放电装置,包括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电机、动力电池、以及钥匙开关;所述动力电池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整车控制器VCU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VCU通过CAN总线与所述电机控制器MCU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MCU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MCU内部设置有内薄膜电容和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内薄膜电容连接,所述钥匙开关发送启动或者关闭的信号给所述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控制器MCU采用EC2005型号、KTZ34X21S20B型号或IEVD030型号电机控制器MCU。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内设置有BMS及主正主负继电器,通过BMS控制主正主负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以控制动力电池与外部用电设备间电源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运行结束钥匙下电后,整车控制器VCU监测到钥匙开关关闭,则可在3S内将电机控制器的内薄膜电容高压通过放电电路降至安全电压范围(如0V~36V),避免人员高压触电安全隐患,提高检修维护作业时效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系统主动放电装置,包括整车控制器VCU1、电机控制器MCU2、电机3、动力电池4、以及钥匙开关5;所述动力电池4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整车控制器VCU1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VCU1通过CAN总线与所述电机控制器MCU2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MCU2与电机3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MCU2内部设置有内薄膜电容(未图示)和放电电路(未图示);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内薄膜电容连接,所述钥匙开关5发送启动或者关闭的信号给所述整车控制器VCU1、电机控制器MCU2。车辆运行结束钥匙下电时,整车控制器VCU1检测到钥匙开关5关闭后,通过CAN总线通讯使能动力电池4的主正主负继电器41断开;电机控制器MCU2检测到钥匙开关5关闭及接收到整车控制器VCU1主动放电使能指令后,通过放电电路将薄膜电容的高压电降至安全电压范围。
其中,所述电机控制器MCU采用EC2005型号、KTZ34X21S20B型号或IEVD030型号电机控制器MCU。
所述动力电池内设置有BMS及主正主负继电器,通过BMS控制主正主负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以控制动力电池与外部用电设备间电源的通断。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整车控制器VCU监测到钥匙开关关闭,则可在3S内将电机控制器的内薄膜电容高压通过放电电路降至安全电压范围(如0V~36V),避免人员高压触电安全隐患,提高检修维护作业时效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8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酒驾检测车载控制系统
- 下一篇:基于圆筒型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翼型受电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