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1328.6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4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威;李载波;杨山;郑明清;刘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卷绕 设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商品化以来,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已成为移动通讯设备、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电源之一。现有的锂电池按其形状,主要分为平板型锂电池和圆柱型锂电池。锂电池极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通过卷绕而成。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客户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组生产对电芯的极耳边距尺寸规格不断缩紧,致使行业内现有的半自动卷绕设备的卷针结构无法满足生产工艺规格需求,产品边距不良率居高不下,成为行业内半自动卷绕的难题;现有工艺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点:裸电芯卷绕极片无法定位、依赖作业人员熟练度、裸电芯边距σ波动大、CP和CPK能力低下,边距不良率高,导致后工序及成品电芯一系列不良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以能够对在对电芯卷绕过程中对电池极耳进行定位,以保证极耳的边距在可按范围,提高良品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包括两片卷针组件,所述卷针组件包括主针、副针、长垫片以及短垫片,所述副针设置有插销,所述长垫片和所述短垫片能够分别插入插销与副针连接,所述长垫片、短垫片以及副针组装后形极耳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主针通过螺丝与所述副针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的一种改进,同一所述卷针组件包括一个短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的一种改进,同一所述卷针组件包括两个长垫片,分别为第一长垫片和第二长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主针的宽度为10~3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副针的宽度为5~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长垫片的宽度为1.5mm~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长垫片的宽度为0.3mm~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的一种改进,两片卷针组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包括两片卷针组件,所述卷针组件包括主针、副针、长垫片以及短垫片,所述副针设置有插销,所述长垫片和所述短垫片能够分别插入插销与副针连接,所述长垫片、短垫片以及副针组装后形极耳槽。根据需要卷绕的电芯的极耳边距,在两片卷针组件的副针上分别安装合适宽度的长垫片和短垫片,两片卷针组件固定连接,需要卷绕的电芯的两个极耳分别插入两片卷针组件的极耳槽内,从而限定了极耳的位置,保证极耳距在可控范围内,提高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针,2.副针,31.第一长垫片,32.第二长垫片,4.短垫片,5.极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电池卷绕设备卷针结构,包括两片卷针组件,所述卷针组件包括主针1、副针2、长垫片以及短垫片4,所述副针2设置有插销,所述长垫片和所述短垫片4能够分别插入插销与副针2连接,所述长垫片、短垫片4以及副针2组装后形极耳槽5。根据需要卷绕的电芯的极耳边距,在两片卷针组件的副针2上分别安装合适宽度的长垫片和短垫片4,两片卷针组件固定连接,需要卷绕的电芯的两个极耳分别插入两片卷针组件的极耳槽5内,从而限定了极耳的位置,保证极耳距在可控范围内,提高良品率。其中,所述主针1通过螺丝与所述副针2固定连接,同一所述卷针组件包括一个短垫片4,同一所述卷针组件包括两个长垫片,分别为第一长垫片31和第二长垫片32;所述主针1的宽度为10~30mm,所述副针2的宽度为5~15mm,所述第一长垫片31宽度为1.5mm~5mm,所述第二长垫片32宽度为0.3mm~3mm。
例如需要卷绕3553125电芯时,裸电芯的铝极耳到裸电芯的一侧边的距离(下述铝极耳边距)为11±0.6mm,裸电芯的镍极耳到裸电芯同一侧边的距离(下述镍极耳边距)为36±0.6mm。根据该电芯尺寸,卷绕前需要对卷针组件进行组装调试,调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1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的电子锂电池分选装置
- 下一篇:下料机构及卷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