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初效油雾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2266.0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8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蓝盛益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3/0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初效油雾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初效油雾过滤器,属于油雾污染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各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油雾即是在专业从事机械零配件制造的CNC加工生产车间内产生的一种浑浊、雾状的气体,导致车间里的空气有股难闻的臭味;空调因油雾过多而造成经常坏掉现象;车间工作人员普遍出现喉咙不适现象,对员工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生产车间内的空气环境,将室内油雾及有害气体净化后排出室外后又造成空气污染,违反国家环保法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消除环境污染、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对车间油雾进行集中收集净化处理的新型初效油雾过滤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初效油雾过滤器,包括壳体、进气口、过滤器、排汽口和排油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壳体底部,所述排汽口设置在壳体顶部,所述过滤器位于进气口和排汽口之间的壳体上,所述过滤器为抽屉式结构,活动设置在壳体,所述过滤器上纵向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排油口设置在壳体底部。
所述过滤器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把手,由于从壳体内抽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外部和壳体之间设置有活动式锁扣,所述锁扣用于将过滤器锁紧在壳体内。
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于转用壳体时借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气口将油雾吸入壳体内,通过过滤器上的叶片冷却液化,并对油滴吸附后,将净化后的油雾从壳体顶部的排汽口排出,吸附在叶片聚集呈油滴后,滴到壳体底部,从排油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器采用抽屉式结构,可实现快速更换或检查,本实用新型油雾集中排放效果好,车间内无油雾废气、空气无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油雾废气产生热量随油雾废气集中外排,能改善车间内夏季高温环境。车间内油雾废气集中外排,能有效保护车间内部的消防设施及设备的电路系统。油雾废气集中外排,不但去除油雾而且净化有害物质,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又改善工厂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进气口、3为过滤器、4为排汽口、5为排油口、6为叶片、7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初效油雾过滤器,包括壳体1、进气口2、过滤器3、排汽口4和排油口5,所述进气口2设置在壳体1底部,所述排汽口4设置在壳体1顶部,所述过滤器3位于进气口2和排汽口4之间的壳体1上,所述过滤器3为抽屉式结构,活动设置在壳体1,所述过滤器3上纵向设置有多个叶片6,所述排油口5设置在壳体1底部。
所述过滤器3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把手7,由于从壳体1内抽拉过滤器3,所述过滤器3外部和壳体1之间设置有活动式锁扣,所述锁扣用于将过滤器3锁紧在壳体1内。
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于转用壳体1时借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气口2将油雾吸入壳体1内,通过过滤器3上的叶片6冷却液化,并对油滴吸附后,将净化后的油雾从壳体1顶部的排汽口4排出,吸附在叶片6聚集呈油滴后,滴到壳体1底部,从排油口5排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器3采用抽屉式结构,可实现快速更换或检查,本实用新型油雾集中排放效果好,车间内无油雾废气、空气无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油雾废气产生热量随油雾废气集中外排,能改善车间内夏季高温环境。车间内油雾废气集中外排,能有效保护车间内部的消防设施及设备的电路系统。油雾废气集中外排,不但去除油雾而且净化有害物质,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又改善工厂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蓝盛益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蓝盛益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2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