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良的串联式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5339.1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6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柏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 | 分类号: | H01L23/49;H01L23/492;H01L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改良 串联式 二极管 | ||
1.一种结构改良的串联式二极管,包括若干导电连接件(1)、若干二极管芯片(2)和电极引线(3),电极引线(3)焊接固定在导电连接件(1)上,其特征在于:导电连接件(1)由两个圆形的导电金属片(11)和若干导电柱(12)组成,导电柱(12)的两端通过点焊分别和两个导电金属片(11)固定连接;二极管芯片(2)的两端固定有电极层(23),二极管芯片(2)的两端通过点焊均固定有导电金属片(11);电极引线(3)、二极管芯片(2)和导电连接件(1)封塑在环氧树脂管(4),同一所述的导电连接件(1)的导电金属片(11)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串联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3)的端部露出环氧树脂管(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串联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芯片(2)由N掺杂层(21)、P掺杂层(21)和电极层(23)组成,二极管芯片(2)分布在导电金属片(11)的中心,导电柱(12)分布在二极管芯片(2)的四周并绕导电金属片(11)的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导电柱(12)的个数至少设有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串联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管(4)的外侧涂覆有涂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柏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柏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53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光驱(XD‑010)
- 下一篇:优盘(具有PPT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