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2368.0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许振东;陈雄;陈思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艾博特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4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线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相对于工业上许多使用的托盘输送线来运输物料的公司来说,大多数采用倍数链配合其上的托盘来对物料进行单个运输及定位,倍数链的最大优势为能在托盘上进行物料的缓存,实现物料的不间断运输,增加输送的柔性。而倍数链的缺陷在于存在较大的噪音、转向的不可把控性、以及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对易碎物件(例:薄硅晶片类)造成损害,同时在输送的末端的定位也十分不准确,相对于某些工业上的高精度要求很难达到,从而需要进行二次定位,二次定位同时对易碎物件也会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托盘输送设备,既能实现物料在托盘上的缓存,又能保证物料运输的精度及平稳性,同时噪音很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线支架、传动单元、过渡轮、光电检测开关、PLC控制器,在输送线支架上安装有多个传动单元,多个传动单元拼接成一条直线从而形成一条输送线,在相邻的两个传动单元之间设有过渡轮,单个传动单元包括伺服电机、同步带轮、主动轮、输送皮带、从动轮,伺服电机与同步带轮连接,同步带轮与主动轮同轴,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输送皮带连接,每个传动单元旁都安装有光电检测开关,每个传动单元的伺服电机,光电检测开关均通过PLC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地,在输送线上需转向处设有转向机构,在输送线上需转向处的传动单元中部为镂空设计,转向机构设置在镂空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气缸顶伸机构和安装在气缸顶伸机构上的转向传动单元,所述转向传动单元结构与单个传动单元相同,尺寸比传动单元较小。
进一步地,在输送线支架上设有上下两层输送线,上下两层输送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有升降传动单元的升降平台,所述升降传动单元结构与单个传动单元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垂直设置的直线导轨、升降伺服电机、滚珠丝杆,升降平台通过滑块安装在直线导轨上,升降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带动升降平台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单独传动单元拼接为一条长输送线,可通过PLC伺服控制,满足智能控制,输送精度,物料缓存,平稳性,转向,低噪音的输送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智能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个传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向机构俯视图。
图4是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线支架1、传动单元2、过渡轮6、光电检测开关3、转向机构4、升降机构5、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在输送线支架上安装有多个传动单元2,多个单独的传动单元拼接成一条直线从而形成一条输送线。如图2所示,在相邻的两个传动单元2之间设有过渡轮6,单个传动单元包括伺服电机21、同步带轮22、主动轮23、输送皮带24、从动轮25,伺服电机21与同步带轮22连接,同步带轮22与主动轮23同轴,主动轮23与从动轮25之间通过输送皮带24连接。每个传动单元旁都安装有光电检测开关3,每个传动单元的伺服电机21,光电检测开关3均通过PLC控制器控制。
如图1、图3所示,转向机构设在输送线上需转向处,在输送线上需转向处的传动单元中部为镂空设计,转向机构设置在镂空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气缸顶伸机构和安装在气缸顶伸机构上的转向传动单元,所述转向传动单元结构与单个传动单元相同,尺寸比传动单元较小。
如图1、图4所示,在输送线支架上设有上下两层输送线,上下两层输送线通过升降机构5连接,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设有升降传动单元52的升降平台51,所述升降传动单元52结构与单个传动单元相同,所述升降机构5还包括垂直设置的直线导轨55、升降伺服电机56、滚珠丝杆54,升降平台51通过滑块53安装在直线导轨55上,升降伺服电机56驱动滚珠丝杆54带动升降平台51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艾博特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艾博特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2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法律识别的层次多标签分类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纸筒运输90°转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