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末端可扩大的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4017.3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7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郑杨;郑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泗洪县正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12 | 分类号: | A61B1/012;A61B1/05;A61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 工作腔道 内窥镜 电线带 本实用新型 内窥镜主体 伸出 并列 摄像头连接 人体通道 异物 器械 收缩 取出 狭窄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末端可扩大的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和内窥镜主体,插入部包括外壳、工作腔道、摄像头和电线带;工作腔道、摄像头和电线带均位于外壳内;电线带一端与摄像头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壳与内窥镜主体连接,摄像头设置在外壳内的末端;外壳的末端设有缺口,工作腔道或摄像头可从缺口伸出或收回,当工作腔道或摄像头伸出缺口时,工作腔道和摄像头处于并列状态。本实用新型末端可扩大的内窥镜,能够实现内窥镜末端的扩大和收缩,内窥镜的末端在通过狭窄的人体通道后,再扩大,让工作腔道或摄像头伸出,使工作腔道和摄像头处于并列的位置,从而使工作腔道的内径显著增大,能通过更多的器械,取出更大的异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末端可扩大的内窥镜,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目前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通常包含深入体腔的插入部,和内窥镜主体,插入部内设置有用于图像采集的摄像头模块,其输出的图像信号传输到人体外的内窥镜主体内进行处理,进一步传输到后端控制和显示电路,便于医生检测和进行相关的手术。现有内窥镜有很多种,包括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及耳鼻镜等等。
目前所有内窥镜的通病是:工作腔道内径小,适用范围窄。这与内窥镜的传统结构有关,人体腔道普遍细小,而且还有括约肌“把关”。内窥镜要想顺利通过,其插入部也必须很细,而且还有一定的硬度。插入部也是内窥镜的执行端,需要设置照明LED或导光束、摄像头模组、冲水或充气通道、器械通道管,这些器件还需要并排排列在细小的顶端,因此器械通道必须很细小。
价格昂贵也是内窥镜的大问题。内窥镜的密封防水要求很高,进入镜体的人体体液会腐蚀蛇骨和内部管线,蛋白质粘附会卡住活动部件,再次使用时容易会出现故障。柔性内窥镜的弯曲部是由多个彼此相连的蛇骨节组成,其连接装置允许它们相对于枢转。所述连接装置分别布置在这些蛇骨节的面上。这些蛇骨节和连接装置,制造复杂;蛇骨节的连接装配也复杂,因此成本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内窥镜的工作腔道内径小、适用范围窄、成本高、维护保养困难、易损耗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末端可扩大的内窥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末端可扩大的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和内窥镜主体,插入部包括外壳、工作腔道、摄像头和电线带;工作腔道、摄像头和电线带均位于外壳内;电线带一端与摄像头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壳与内窥镜主体连接,摄像头设置在外壳内的末端;外壳的末端设有缺口,工作腔道或摄像头可从缺口伸出或收回,当工作腔道或摄像头伸出缺口时,工作腔道和摄像头处于并列状态。
本申请内窥镜使插入部的外径显著降低,工作腔道的内径显著增加。
本申请末端也即内窥镜的执行端(工作端)。上述工作腔道可以是一单独新增的管道,也可以是外壳内除电线带之外的空间。当工作腔道可从缺口伸出或收回时,工作腔道是一单独新增的管道,此时为了提高使用稳定性,摄像头优选粘结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外壳内的末端;当摄像头可从缺口伸出或收回时,工作腔道可以是一单独新增的管道,也可以是外壳内除电线带之外的空间,优选为外壳内除电线带之外的空间。
插入部设有摄像头的一端为执行端,另一端为操作端,操作端上的操作部适于操作握持,外壳伸入体内的外径比留在体外的外径小,且二者之间平滑过渡。内窥镜执行端可弯曲,以使得可以通过患者体内的弯曲路径或支持摄像机构的选择性移动,也即外壳执行端用柔软可弹性弯曲的材料制备。
操作部可以具有利于握持该装置的任何形状和尺寸,如可以是适合垂直握持的无垂直手柄的操作部,或适合水平握持的有垂直手柄的操作部等。此外操作部可以具有各种控制元件,操作者可以操作该控制元件来控制内窥镜装置及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泗洪县正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泗洪县正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40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