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5278.7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2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高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雷宏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一氧化碳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其特征为无色无味,不易发现;吸入后极易产生危险,严重可导致人员的伤亡;对于这种有害气体的检测,目前品种也较多,检测所用仪器大部分为工业的或是大型的实验场所。内部采用检测这种有害气体的传感器主要以半导体,红外线传感器,液态电化传感器,半固态电化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主要使用二氧化锡反应机理,在使用中功耗大不易携带,且受温度影响大,寿命短等问题;红外线传感器,虽精度高但成本也高,不易民众化;化学传感器则是目前人们在使用中的首选,但是在目前现有技术中液态化传感器所采用的储水反应桶结构寿命短体积大等缺点,另液态水容易挥发,在生产中也容易漏液,受温度影响限制;半固态电化学传感器因使用酸性电解质具有腐蚀及漏液情况,且生产工艺复杂,不利于安全生产,也容易受温度影响,寿命受酸性液体的影响,易挥发,随着时间推移其灵敏度也会随之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及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更紧凑、携带更方便、检测精度高、成本低、输出稳定及使用范围广的纯固态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包括外壳、导电连接层以及气体催化膜电极组件,所述导电连接层设置在外壳内的底部,所述气体催化膜电极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层上,所述气体催化膜电极组件自上而下由导电进气帽及其内设置的气体过滤单元、紧贴气体过滤单元下端设置的电极连接片、紧贴电极连接片下端设置的催化电极片组成,所述电极连接片上设置有气体导向孔,所述气体导向孔上设置有电流输送层,所述导电连接层和气体催化膜电极组件一起嵌入带有凹槽的密封圈中,并整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形成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外壳采用导电性能强的钢体材料或采用非导电性的介质材料,所述外壳采用非导电性的介质材料时需要引出一根导电线。
优选的,所述电极连接片采用导电性强的钢体材料或采用导电引线的方式引出,所述气体导向孔垂直对应于电极连接片的工作电极面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导电进气帽采用导电性较强的钢体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电进气帽采用非导电性的介质材料时需要将其与电极连接片的导电引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进气帽开设有气体输送门或气体输送孔。
优选的,所述气体过滤单元为活性的吸附气体物质、气体通过性良好的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优选的,所述电流输送层为透气性高且导电性好的膜片。
优选的,所述气体催化膜电极组件中电极连接片的气体导向孔进入一氧化碳气体时,催化电极片在工作电极面对气体进行催化中和使电极发生化学氧化反应并转化成电流由电流输送层输送至电极连接片上,再通过外壳体输出进行检测。
优选的,所述外壳与电极连接片采用无紧密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取代现有的液态储水反应桶的传感器,半固态酸性电化学传感器的问题,具有防腐蚀,成本低工艺简化,体积更小配套产品的集成度更高,同时该传感器对温度影响较小,其寿命为现有的2倍,反应灵敏度更快,线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导电连接层;3、导电进气帽;4、气体过滤单元;5、电极连接片;6、催化电极片;7、橡胶垫;8、电流输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雷宏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雷宏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5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