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跨度景观通透圆弧形钢架防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8647.8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1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谭界雄;彭琦;高大水;位敏;陈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景观 通透 圆弧 钢架 防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工结构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是一种大跨度景观通透圆弧形钢架防洪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已修建为数众多的防洪堤,这些防洪堤保护着大片城镇和农村,防洪堤结构型式有多种类型,如土堤、石堤和混凝土堤等,这些常规的防洪结构虽可提高沿江河岸线的防洪能力,但会阻挡堤内外的视线,景观视觉效果差。对于在城市滨江岸线修建此类防洪堤,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滨江景观要求,尤其是采用这些常规的防洪结构修建较高防洪堤时,对城市滨江景观环境将造成破坏性影响。目前,已实施的上海黄浦江马桥彭渡生态园段防汛墙改造配套工程及外马路董家渡老码头防汛墙改造配套工程等尝试采用了玻璃材料建成简易防汛墙,具有一定的景观通透性,但受自身结构型式局限,只适合修建低矮的防汛墙,抵御洪水水头低,一般高度不超过2m,当需抵御较高水头洪水时,此类防汛墙结构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大跨度景观通透圆弧形钢架防洪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如下措施来实施:一种大跨度景观通透圆弧形钢架防洪结构,修建在地面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和钢架,所述的钢架位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上方;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垫层,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内预埋有排水管,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临水侧沿纵向浇筑有临水侧混凝土墩,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的背水侧等间距浇筑有若干背水侧混凝土墩,在所述的临水侧混凝土墩和背水侧混凝土墩上横向安装有第一圆弧形钢架,在相邻的所述的背水侧混凝土墩上安装有第二圆弧形钢架;
所述的背水侧混凝土墩一侧设置有集渗沟,所述的排水管连通所述的碎石垫层并伸入至所述的集渗沟内;
在所述的钢架的临水侧相间铺设有钢板和透明玻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底板表面铺设有地面彩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有绿化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所述的钢板之间的钢板接缝采用焊接密封;相邻的所述的透明玻璃之间的透明玻璃接缝采用密封胶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圆弧形钢架和所述的第二圆弧形钢架底部均采用螺栓与所述的临水侧混凝土墩和背水侧混凝土墩连接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钢板外侧喷涂有防锈涂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圆弧形钢架和所述的第二圆弧形钢架的横向跨度大于8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圆弧形钢架和所述的第二圆弧形钢架采用Q345以上强度的钢材,所述的钢板采用Q235或Q345以上强度的钢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透明玻璃的抗拉强度大于50MPa,抗压强度大于100MPa。
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修建较高的防洪结构,能够较好实现防洪功能,提高岸线防洪能力,使岸线达到防洪标准,以保护城区人民群众、建筑与设施等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上部结构为钢架与钢板组成的钢结构,并铺装专用透明玻璃,钢结构及专用透明玻璃均可在工厂内预制生产后运输到现场拼装焊接,可缩短防洪结构工程的施工工期。
3、本实用新型的临水面采用钢结构与专用透明玻璃组合布置,在确保结构强度安全前提下,可大大增强防洪结构景观通透性,减小防洪结构对景观环境的不利影响,视觉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采用大跨度弧形钢架结构,结构型式简洁、新颖、大方、美观,可增强城区滨江带景观效果,形成独特的地标性建筑。
5、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结构为大跨度弧形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底板与钢架之间形成大空间,空间包括绿化区和活动区,绿化区可种植花草和树木,活动区可作为人行、休闲及商业开发空间,能拓展城市滨江活动空间,更好的实现城市防洪工程综合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临水侧立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水侧立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二圆弧形钢架支座处横剖面图。
图5为图1中第二圆弧形钢架跨中横剖面图。
图中:钢筋混凝土底板1、临水侧混凝土墩2、背水侧混凝土墩3、钢架4、第一圆弧形钢架4.1、第二圆弧形钢架4.2、钢板5、透明玻璃6、钢板接缝7、透明玻璃接缝8、地面彩砖9、绿化区10、排水管11、碎石垫层12、集渗沟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8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派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服装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