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斗施工的旋转式混凝土泵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4448.8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3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邓斌;欧阳蛮;张元;郭继舟;李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旋转 混凝土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椎体内部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锥斗施工的旋转式混凝土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各行业混凝土浇筑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将搅拌站预先搅拌好的混凝土用输送车运送到现场后由混凝土泵进行泵送,通过泵管实现混凝土的输送。但由于一些带锥斗的筒仓类建筑高度较高,浇筑锥斗的时候只能用地泵或者将一个容器装满混凝土用塔吊吊进去施工,费时也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筒仓内部的锥斗混凝土难以浇筑,施工费时费力的缺陷,提供一种锥斗施工的旋转式混凝土泵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锥斗施工的旋转式混凝土泵送装置,设置在筒仓内部,筒仓顶部搭建有待浇筑的锥斗脚手架,包括泵管、环形支架、支撑钢管、贝雷架和龙骨支架;贝雷架设置在筒仓的底部,支撑钢管为圆柱体,支撑钢管的底部与贝雷架固定连接,环形支架通过龙骨支架与支撑钢管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环形支架与待浇筑的锥斗脚手架相互固定;泵管为多段弯曲形状,其输入端穿过筒仓底部与混凝土地泵相连,中间部分穿过支撑钢管和贝雷架,输出端水平搭设在环形支架上,通过旋转泵管的输出端对锥斗进行浇筑。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支架包括上下两圈圆形钢管,圆形钢管之间通过多段长度为1-2m的竖直钢管固定连接;竖直钢管的底端设置有钢筋头,环形支架通过钢筋头与待浇筑的锥斗脚手架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钢管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槽钢固定件,槽钢固定件上设置有活接接头,泵管穿过槽钢固定件,且活接接头套装在泵管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钢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爬梯,支撑钢管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吊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钢管的底部包裹有一圈泡沫,泡沫的厚度大于50m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支架包括多段,每段均为Z形结构的钢管,每段Z形结构的钢管的转折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泵管的输出端设置有弯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泵管的输出端通过塔吊吊起,进行360度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锥斗施工的旋转式混凝土泵送装置,通过在锥斗脚手架内搭建的环形支架和龙骨支架,起到了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将泵管穿过支撑钢管并将上端置于环形支架上,然后利用地泵输送混凝土并旋转泵管,在锥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明显的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锥斗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构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接接头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泵送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贝雷架示意图;
图中:1-竖直钢管,2-泵管,3-环形支架,4-支撑钢管,5-泡沫,6-贝雷架,7-龙骨支架,8-槽钢固定件,9-活接接头,10-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锥斗施工的旋转式混凝土泵送装置,设置在筒仓内部,筒仓顶部搭建有待浇筑的锥斗脚手架,包括泵管2、环形支架3、支撑钢管4、贝雷架6和龙骨支架7;贝雷架6设置在筒仓的底部,支撑钢管4为圆柱体,支撑钢管4的底部与贝雷架6固定连接,环形支架3通过龙骨支架7与支撑钢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环形支架3与待浇筑的锥斗脚手架相互固定;泵管2为多段弯曲形状,其输入端穿过筒仓底部与混凝土地泵相连,中间部分穿过支撑钢管4和贝雷架6,输出端水平搭设在环形支架3上,通过旋转泵管2的输出端对锥斗进行浇筑。
环形支架3包括上下两圈圆形钢管,圆形钢管之间通过多段长度为1-2m的竖直钢管1固定连接;竖直钢管1的底端设置有钢筋头,环形支架3通过钢筋头与待浇筑的锥斗脚手架相互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4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成型浇铸装置
- 下一篇:混凝土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