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按键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0464.8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1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理;张大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树理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H01H13/12;H01H13/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按键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医疗器件、电脑器件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按键开关逐渐被触控开关等更精密的开关代替,但像触控开关这些开关容易受到像电磁、粉尘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在一些紧急控制开关还会使用传统的按键开关,传统的按键开关多是常闭的,常闭式按键开关安装方式单一,并且常闭式按键开关的体积较大,内部零件不够稳固,同时占用了较多的外置空间,不利于安装设备的简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按键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按键开关;包括中空的外壳以及扣合在外壳一端的底座,所述外壳和底座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按压杆、稳定弹簧、弹片以及按压弹簧,所述按压杆上端穿出于外壳,所述弹片和底座之间设置有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往底座方向延伸有引脚;所述稳定弹簧套设在按压杆中部,所述稳定弹簧的两端分别和外壳内壁、弹片连接,所述按压弹簧的两端分别和按压杆下端、底座连接。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外壳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接触端子的固定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定位柱与固定座卡接,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容纳稳定弹簧、弹片以及按压弹簧的腔体,所述接触端子卡接在腔体外侧,所述固定座在与接触端子连接的位置设置固定台,所述接触端子位于固定台上方,所述弹片设置有接触片与接触端子协作,所述腔体内壁开制有供接触片穿过的通槽。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弹片呈环状,所述弹片套设在按压杆中部,两个所述接触片对称设置在弹片两侧的外圆周上。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按压杆中部设置有环状凸条,所述凸条上下两端分别和弹片、按压弹簧连接。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底座设置有卡块与外壳卡接,所述外壳开制有与卡块相配的方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在稳定弹簧以及按压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开关的常开状态,缩小开关外形,使开关整体结构变小,节省外置占用空间与扩大使用范围,使设备、机械使用多样化;通过稳定弹簧的弹力可以更快的下压按压杆,加快开关的反应速度;固定座将接触端子稳定的固装在弹片和底座之间,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外壳;2、固定座;21、通槽;22、固定台;3、底座;31、卡块;32、固定柱;4、按压杆;41、凸条;51、稳定弹簧;52、按压弹簧;6、弹片;7、引脚;71、接触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4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常开的按键开关;包括中空的外壳1以及扣合在外壳1一端的底座3,外壳1和底座3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按压杆4、稳定弹簧51、弹片6以及按压弹簧52,按压杆4上端穿出于外壳1,弹片6和底座3之间设置有接触端子71,接触端子71往底座3方向延伸有引脚7;稳定弹簧51套设在按压杆4中部,稳定弹簧51的两端分别和外壳1内壁、弹片6连接,按压弹簧52的两端分别和按压杆4下端、底座3连接。
外壳1与底座3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接触端子71的固定座2,底座3设置有定位柱与固定座2卡接,固定座2内设置有容纳稳定弹簧51、弹片6以及按压弹簧52的腔体,接触端子71卡接在腔体外侧,固定座2在与接触端子71连接的位置设置固定台22,接触端子71位于固定台22上方,弹片6设置有接触片与接触端子71协作,腔体内壁开制有供接触片穿过的通槽21。
弹片6呈环状,弹片6套设在按压杆4中部,两个接触片对称设置在弹片6两侧的外圆周上。按压杆4中部设置有环状凸条41,凸条41上下两端分别和弹片6、按压弹簧52连接。底座3设置有卡块31与外壳1卡接,外壳1开制有与卡块31相配的方孔。按压按压杆4,弹片6在稳定弹簧51的作用下向接触端子71运动,推动弹片6和接触端子71连接导通,松开按压杆4后,按压弹簧52将按压杆4以及弹片6一起推离接触端子71使得连接断开。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树理,未经杨树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0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催化氧化
- 下一篇:生物体对药物的响应的微流体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