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1801.5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9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杰;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321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自行车 升降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行车上通常都具有调节鞍管高度的结构,对于鞍管高度调节机构而言,较常见的为:1、油/气压式的升降调节机构(其的控制装置大多是安装于车把手上,控制装置通过线缆与油/气压式调节部件进行连接,用于控制升降调节机构对鞍管高度进行调节);2、机械类升降调节机构(其上的控制装置一般设置于座管周围或设置于车把手上)。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升降调节机构,将控制装置设置于车把手,存在的问题是:1、走线复杂,有的甚至需要对车架进行额外的加工或者预留工艺孔走线,相当繁琐;2、骑车的时候还容易误操作。设置于车架座管周围的控制装置,虽然摒弃了繁琐的走线方式,但是其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或者是所在的位置不合理、裸露在外,反人体工程学,不利于骑行者操作或是不方便操作,难以调整鞍管高度,鞍管高度不恰当,给骑行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在靠近鞍管位置,解决现有技术走线复杂的问题,同时,操作手柄隐藏于鞍管的座垫下,其余部件设置在鞍管内,即避免控制装置的主要部件裸露、也有利于人体工程学,又能防止误操作;此外,结构简单,通过对手柄操作能够使驱动部件联动,进而触发鞍管升降调节机构产生动作,操作简单方便,动作响应灵敏,能够快速、准确、省力的调节鞍管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鞍管上或车架中管上,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触发鞍管升降装置动作,用于调节鞍管的长度,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基座:固定在鞍管上或车架中管上;
驱动部件:设置在基座内,驱动部件下移或上移一定距离时,驱动部件触发鞍管升降装置产生动作;
操作元件:一端设置在所述基座内,另一端外露与所述基座,操作外露端,使内置端驱动所述驱动部件移动。
控制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鞍管升降调节机构的位置,解决现有技术走线复杂的问题,同时,只有操作元件的操作部和基座外露,其余部件设置在车架管或座杆内,即避免控制装置的主要部件裸露、也有利于人体工程学,又能防止误操作;此外,结构简单,通过操作元件操作能够使驱动部件产生下移或上移一定距离的动作,进而触发鞍管升降调节机构产生动作,操作简单方便,动作响应灵敏,能够快速、准确、省力的调节鞍管高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驱动部件从所述基座内穿出,延伸至所述鞍管升降装置。
所述基座与所述车架中管插接;或者所述基座与所述鞍管插接,所述基座的插接部内置于所述车架管口内或者所述座杆内,所述插接部的上部为实心结构,下部为管状结构。基座的实心结构位置是力的承受位置,因此采用实心结构是为了提高强度,而管状结构是为了节省材料,也为了降低重量。
所述驱动部件为驱动条。驱动条具有一定的刚度,在触发鞍管升降调节机构时不产生弯折。驱动条可以为钢丝等材料制成的长条形。
所述操作元件的外露端为手柄,内置端为驱动部,所述手柄可旋转的固定于基座内,枢接部与驱动部件相接触或者可旋转的连接在一起。当基座设置在所述座杆上,鞍管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座杆的下端,驱动部件向下移动触发鞍管升降调节机构。
所述基座上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对所述驱动部件复位。当控制装置处于常态,即不触发鞍管升降调节机构动作的状态时,复位件(通常为弹簧)上具有压缩力,使驱动部件的驱动端部与鞍管升降调节机构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同时也防止操作元件被较小的力所误触碰而触发鞍管升降调节机构动作,即防止鞍管意外被调整。当需要调节鞍管时,操作元件驱动所述驱动部件动作,驱动部件移动一定距离,复位件被进一步压缩,产生更大的压缩力,当操作元件上的力撤离时,在压力力的作用下,操作元件、驱动部件快速复位。
所述手柄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基座形成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基座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手柄间隙配合;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基座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手柄过盈配合;摆动所述手柄时,所述操作元件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线为轴线摆动。
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操作元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形成枢接,所述操作元件摆动时,带动所述驱动部件做向上或向下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未经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1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舒适性较好的单人电动车坐鞍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后坐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