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1840.5 | 申请日: | 201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1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潘胜利;李强;孙宇;孙厚野;房志飞;薛迪;李玉强;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胜利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进式类扑翼 飞行器 | ||
1.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系统和第二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机体的前部和后部,且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一驱动系统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螺旋扑翼和第二螺旋扑翼,所述的第二驱动系统上分别安装有第三螺旋扑翼和第四螺旋扑翼,第一换向装置和第二换向装置分别固连在第一驱动系统和第二驱动系统上,第四螺旋扑翼与第一螺旋扑翼的结构相同,第一换向装置和第二换向装置的结构相同,第二螺旋扑翼与第三螺旋扑翼的结构相同,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的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扑翼1的结构是:桨叶一、桨叶二、桨叶三分别固连在第一变桨舵机、第二变桨舵机和第三变桨舵机的输出轴上,并可随输出轴轴线扭转;第一变桨舵机、第二变桨舵机和第三变桨舵机沿圆周方向两两间隔度固定在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上;第一变桨舵机、第二变桨舵机和第三变桨舵机的供电线和信号线分别封装在第一电刷内,并与相应触头连接,第一电刷固定在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上,第一电刷的触头均与在第一滑环的滑槽表面紧密接触,第一滑环固连在第一换向壳体上,且同轴设置,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固连在第一锥齿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的结构是:第一换向壳体内部突出的柱状结构插入第一定轴的并被固定,第一锥齿轮内部为阶梯孔结构,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二级阶梯孔和第一定轴固连,且两者共轴线;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的空心轴部分插入第一锥齿轮的第一级阶梯孔内,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和第一锥齿轮通过该第一级阶梯孔固连;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后端插入第一换向壳体的通孔内;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三锥齿轮内部为阶梯孔结构;第一动轴和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一级阶梯孔固连,且共轴线,第一定轴和第三锥齿轮的第二级阶梯轴共轴线;第三锥齿轮实现了对第一动轴轴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螺旋扑翼的结构是:桨叶四、桨叶五、桨叶六分别固定在第四变桨舵机、第五变桨舵机、第六变桨舵机的输出轴上;第四变桨舵机、第五变桨舵机、第六变桨舵机沿圆周方向相隔度固定在第一动轴多边形凸台结构上;第四变桨舵机、第五变桨舵机、第六变桨舵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别封装在第二电刷内;第二电刷的触头均与在第二滑环的滑槽表面紧密接触;第二电刷的一端面固连在第一动轴上,且同轴设置;第二滑环固连在第一换向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系统的结构是: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机体外壳的内部凹槽结构上,第一驱动电机内置编码器,齿轮一固连在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齿轮二固连在第一动轴上,并与齿轮一啮合,第一动轴为细长的空心轴并套在第一定轴上,第一动轴在机体外壳外部具有多边形凸台结构;第一定轴通过机体外壳的通孔结构与机体外壳固连,为第一动轴和第一换向装置提供支撑;第一定轴为空心轴,设有通孔;第一定轴的侧面和第一换向壳体内部均开有小孔,可连通第一定轴内孔与第一换向壳体的外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结构是:包括机体外壳、锂电池、无线导航控制装置、供电与信号总线,机体外壳内部呈中空状态,机体外壳内部设有带有凹槽和通孔结构的支架,锂电池固定于机体外壳底部,无线导航控制装置固定在锂电池上,从各个滑环引出的供电与信号总线通过第一换向壳体的小孔、第一定轴的小孔和第一定轴的通孔,并将各变桨舵机的供电线、信号线和电源、无线导航控制装置相连;锂电池同时为两个驱动电机、所有变桨舵机和控制电路供电;无线导航控制装置实现对所有驱动电机和变桨舵机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呈流线型,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坦,整体形状仿机翼流体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胜利,未经潘胜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18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内核态和用户态通讯的共享内存结构及其应用
- 下一篇:新型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