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内螺纹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1882.9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9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伍飞;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洛希尔螺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5/18 | 分类号: | B23G5/18;B23Q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螺纹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螺纹铣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内螺纹铣刀。
背景技术
传统的螺纹加工方法主要为采用螺纹车刀车削螺纹或采用丝锥、板牙手工攻丝及套扣。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三轴联动数控加工系统的出现,使更先进的螺纹加工方式——螺纹的数控铣削得以实现。螺纹铣削加工与传统螺纹加工方式相比, 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且加工时不受螺纹结构和螺纹旋向的限制,如一把螺纹铣刀可加工多种不同旋向的内、外螺纹。对于不允许有过渡扣或退刀槽结构的螺纹,采用传统的车削方法或丝锥、板牙很难加工,但采用数控铣削却十分容易实现。此外,螺纹铣刀的耐用度是丝锥的十多倍甚至数十倍,由于螺纹铣削加工的诸多优势, 目前发达国家的大批量螺纹生产已较广泛地采用了铣削工艺。
对于小型工件的螺纹加工,需要用铣刀对准孔,一旦发生倾斜,该工件的螺纹就无法实现加工,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内螺纹铣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分体式内螺纹铣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内螺纹铣刀,包括刀杆,所述刀杆的上端焊接有刀柄,所述刀杆的两侧下部对称焊接有操作刀头杆,且操作刀头杆与刀杆相互平行,所述操作刀头杆的外侧从上至下依次等距离设有多个铣刀齿,所述刀杆上套接有平衡套筒,所述平衡套筒的顶部设有圆形开口部,所述圆形开口部的两侧对称设有刀头槽,所述平衡套筒的两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焊接有第二连接杆,其中第一连接杆与平衡套筒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垂直,第二连接杆与平衡套筒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第二连接杆,所述平衡套筒的侧面设有水平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中粘接有第一水平仪,所述第二凹槽中粘接有第二水平仪。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焊接有抵压板,且抵压板与刀杆相互平行,抵压板位于刀杆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远离抵压板的一端焊接有操作转盘。
优选的,所述平衡套筒的底面焊接有支撑圆板,且支撑圆板的周向延伸至平衡套筒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仪与刀杆相互平行,第二水平仪与刀杆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刀杆的底面为平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刀杆上套接有平衡套筒,平衡套筒的顶部设有圆形开口部,圆形开口部的两侧对称设有刀头槽,平衡套筒的两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焊接有第二连接杆,螺纹杆贯穿第二连接杆,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操作转盘,从而使螺纹杆旋进去,进而使抵压板抵住工件的侧面,这样就可以使刀杆与工件保持垂直状态,保证工件内螺纹始终不会倾斜,通过平衡套筒的侧面设有水平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中粘接有第一水平仪,第二凹槽中粘接有第二水平仪,确保平衡套筒与工件保持平行,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结构新颖,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体式内螺纹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体式内螺纹铣刀中平衡套筒的俯视图。
图中:1刀杆、2刀柄、3操作刀头杆、4平衡套筒、5第一水平仪、6第二水平仪、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螺纹杆、10操作转盘、11抵压板、12支撑圆板、13圆形开口部、14刀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洛希尔螺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洛希尔螺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1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结构液晶透镜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位移控制系统及火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