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从气体中过滤悬浮颗粒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3755.2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谭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柯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42;B01D46/4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过滤 悬浮 颗粒 装置 | ||
1.从气体中过滤悬浮颗粒物的装置,包括过滤元件(100)、定位装置(200)、净气箱(300)和反吹系统(600),所述过滤元件(100)通过定位装置(200)安装在净气箱(300)上从而使过滤元件(100)与净气箱(300)这两者的内腔通过过滤元件(100)端部的净气输出口(131)连通形成净气传送通道,所述反吹系统(600)与净气箱(30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气输出口(131)位于过滤元件(100)的下端且所述净气箱(300)设置在过滤元件(100)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00)包括用于构成净气箱(300)上盖的孔板(210),所述过滤元件(100)的下端通过连接结构(220)安装在该孔板(210)上,所述过滤元件(100)的净气输出口(131)通过设置于孔板(210)上的通孔与净气箱(300)内腔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100)包括由至少两根并列设置的滤管(111)组成的过滤部(110)以及位于过滤部(110)上端的上连接部(120)和位于过滤部(110)下端的下连接部(130),各滤管(111)上端通过上连接部(120)连接为一体、各滤管(111)下端通过下连接部(130)连接为一体,在下连接部(130)的下端面上设置与各滤管(111)内腔导通的净气输出口(131),所述过滤元件(100)通过作用于下连接部(130)的连接结构(220)安装在孔板(210)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130)的下端面上设有包围住各净气输出口(131)的环形密封带(132);当所述过滤元件(100)通过作用于下连接部(130)的连接结构(220)安装在孔板(210)上时,所述环形密封带(132)压紧于下连接部(130)的下端面与孔板(210)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130)相对过滤部(110)形成凸肩(700),从过滤部(110)的深度方向上看该凸肩(700)具有侧边(710);所述连接结构(220)包括预紧件(221)和刚性构件(222),其中,所述刚性构件(222)包括用于设置在凸肩(700)侧面并沿凸肩(700)的侧边(710)延伸的侧围部(222a),由侧围部(222a)的边缘弯折形成的用于扣压在凸肩(700)靠近过滤部(110)的端面上从而使凸肩(700)与孔板(210)之间在凸肩(700)的侧边(710)的长度范围上均匀压紧的弯折部(222b),以及用于通过预紧件(221)在该刚性构件(222)与孔板(210)之间实现预紧连接的受力部(222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构件为一个横截面呈C形的型材,该型材包括两个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凸肩(700)两侧的侧围部(222a)以及连接在这两个侧围部(222a)之间的弯折部(222b),所述弯折部(222b)上设有供过滤部(110)穿过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过滤元件(100);并且,该刚性构件为一个横截面呈U形的型材,该型材包括两个分别用于设置在相邻过滤元件(100)的凸肩(700)之间的侧围部(222a)、两个分别由这两个侧围部(222a)的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222b)以及连接在这两个侧围部(222a)之间的过渡部(222d)。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20)由兼作为各滤管(111)封闭端的密封板构成。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管(111)包括由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撑体所构成的内管层和附着在所述内管层外表面上并由膨体聚四氟乙烯过滤薄膜所构成的外管层。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气箱(300)兼作为对所述定位装置(200)以及过滤元件(100)起支承作用的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柯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柯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37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