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训练斜楼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5112.1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3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晨;王纪强;吕春帅;杨乐;张昊;田丹;宋文杰;王新伟;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地震局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震灾 救援 训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训练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训练斜楼。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地震发生后,地基液化及地下支撑系统破坏造成的大楼倾斜,由于封闭空间内所有墙面及地面同角度倾斜,救援人员在密闭空间内原有平衡体系被打乱,从而产生眩晕等反应,大幅度增加了震后救援困难。
传统训练设备并没有专门针对倾斜楼房救援设置有专用训练场所,导致在救援工作过程中救援人员会出现很多问题,不能很好的开展救援工作。
山东是地震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致灾重的特点。同时,山东又是人口稠密的经济大省,所以在新建“山东省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内建设震灾后救援训练斜楼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训练斜楼,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训练斜楼,包括灰土地基、剪力墙构筑物、斜向支撑和梁板式筏型基础,所述灰土地基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梁板式筏型基础,所述梁板式筏型基础上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承力块,所述承力块顶部固定连接有承力墙,所述承力墙中部填充有级配砂石,所述承力墙顶部固定连接在剪力墙构筑物底部,所述剪力墙构筑物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门洞,所述门洞上方剪力墙构筑物外侧固定设置有窗户,所述剪力墙构筑物另一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阳台,所述剪力墙构筑物顶部固定连接有楼梯房,所述剪力墙构筑物两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面层上表面与门洞所在一侧剪力墙构筑物外壁共同固定连接有进门楼梯,所述剪力墙构筑物内部均匀设置有楼梯,所述混凝土面层底部与阳台所在一侧剪力墙构筑物外壁共同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所述斜向支撑另一端与承力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剪力墙构筑物与地面倾斜角度为十九度。
进一步的,所述灰土地基厚度为六米。
进一步的,所述剪力墙构筑物设置有阳台的一侧底部设置在混凝土面层下部,所述剪力墙构筑物设置有门洞的一侧底部设置在混凝土面层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剪力墙构筑物、承力墙与梁板式筏型基础内部所使用的钢筋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仿地震中倒塌倾斜的建筑物,可以在确保训练人员的安全的前提下,让训练人员身临其境投入实战演练,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克服救援过程中因为楼房倾斜而产生的适应性空间眩晕。
2、救援训练斜楼可以用于训练学员在倾斜建筑环境下携行装具和搬运伤员的能力,逐步由徒步、携带工具、背负和搬运伤员递进训练,并进行夜间训练加强身体协调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东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中:1-灰土地基;2-混凝土面层;3-窗户;4-剪力墙构筑物;5-楼梯房;6-阳台;7-斜向支撑;8-承力块;9-梁板式筏型基础;10-级配砂石;11-承力墙;12-进门楼梯;13-门洞;14-楼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地震局,未经山东省地震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51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水蓄能电站演示模型
- 下一篇:一种快速实物沙盘生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