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8673.7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0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申;海涌;张强;杨晋才;周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34/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工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手 推压 矫形 牵引 矫正器 推压头 中脊柱 本实用新型 体位架 挤压 矫正脊柱畸形 头部固定装置 机械手装置 固定装置 患者脊柱 全自由度 手术操作 推压位置 纵向牵引 滑动 内固定 水平位 液压缸 支撑臂 伸缩 滑槽 胯部 取下 轴向 转动 畸形 消毒 保证 移动 | ||
1.一种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体位架、头部固定装置、胯部固定装置和多个机械手,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体位架长度方向的前段,所述胯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体位架长度方向的后部,且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和所述胯部固定装置之间具有间距,所有所述机械手的一端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体位架的侧沿上,另一端朝向所述体位架上方弯折,且能够在所述体位架上方全自由度的自由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位架为板状结构,且所述体位架长度方向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体位架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和所述胯部固定装置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滑轨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内自由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装置的下侧和所述胯部固定装置的下侧均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和所述胯部固定装置均能够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轨上沿所述体位架的宽度方向自由移动,所述第二滑轨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位架为板状结构,且所述体位架的长度方向的侧沿上设置有滑槽,每一所述机械手的下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卡,且所有所述机械手均能够在所述滑槽内自由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结构,所述滑卡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结构,且所述滑卡的上端突出所述滑槽,且所述滑卡上表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滑卡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能够与所述滑槽内侧下表面接触形成固定连接,上端突出所述滑卡且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固定杆的旋转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推压装置,所述支撑臂以能够沿其中心线自由转动的方式竖直设置于所述滑卡上,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压装置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一旋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上,所述推压装置通过第二旋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臂上,且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均设置有螺纹和用于锁紧的锁紧螺栓,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推压装置均通过所述锁紧螺栓进行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装置包括底座、旋转轴、液压缸和挤压头,所述底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通过承重轴承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且一端伸出所述底座的端面,所述液压缸的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伸入所述底座的端面上,且能够随所述旋转轴进行转动,所述挤压头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头上,且能够随所述液压缸的动作远离和靠近所述底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头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形状为开口朝向远离所述底座方向的U型结构;所述挤压头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形状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挤压头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形状为两个并列设置的且开口朝向远离所述底座方向的U型结构;所述挤压头为球形机械手,所述球形机械手包括气缸、导气管、球状挤压头和设置于所述球状挤压头内的颗粒,所述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部上,所述球状挤压头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的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且通过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气缸连通,所述颗粒设置于所述球状挤压头内,且能够在所述气缸的抽取下进入所述导气管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铰接端上设置有指针,所述第二支撑臂上设置有与所述指针相配合的圆形刻度,所述圆形刻度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线上,且当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处于同一直线时所述指针指向所述圆形刻度的零点;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推压装置的铰接端上设置有指针,所述推压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指针相配合的圆形刻度,所述圆形刻度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线上,且当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推压装置处于同一直线时所述指针指向所述圆形刻度的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86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