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光导照明灯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9416.5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5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彭品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玛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9/00 | 分类号: | F21S19/00;F21V31/00;F21V5/00;F21V8/00;F21V23/04;F21V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具体为一种新型光导照明灯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光照明系统主要由采光罩、导光管和漫射器三部分组成。其系统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线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其中采光罩在自然光的采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采光罩常采用半球形或四个扇形面组成的顶部,半球形采光罩内往往需要穹顶处增设一反射板,或者在采光罩的下端设置凸透镜大圆环;四个扇形面组成的顶部增加一个菲涅尔螺纹透镜,这些设计对低角度的太阳光的采集效果不理想。半球形采光罩对直射太阳光没有散光作用,同样的,菲涅尔螺纹透镜将光线汇聚在一起,导致内部光照强度不稳定,散光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光效果好的一种新型光导照明灯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光导照明灯组,包括导光管、防雨装置、采光罩和补光装置,所述导光管穿过墙体设置,所述墙体靠近导光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块,所述防雨装置为防雨罩,所述防雨罩套设于导光管上且防雨罩的顶部与导光管的顶部平齐设置,所述防雨罩的底部边缘与墙体抵靠连接,所述防雨罩通过T形圈固设于导光管上,所述采光罩位于防雨装置上,所述采光罩的边缘设有用于和防雨罩扣合的盖缘,所述采光罩与防雨装置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采光罩包括底台、连接部和顶台,所述底台包括圆筒形底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多组聚光条,所述顶台包括四个梯形面和位于顶部的四边形凸台,所述采光罩底部设有漫射器,所述墙体底部靠近采光罩的两侧设有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光源感应装置和补光灯,所述光源感应装置与补光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采光罩内部边缘设有密封条。
进一步的,所述防雨罩由ABS防雨板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漫射器外部设有漫射器装饰环。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管中间设有可调节弯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采光罩为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因为防雨罩的连接部和顶台一共设有多个面,接触光的面积更多,散光效果更好;因为防雨罩设有凸棱和凸台,根据凸透镜原理,增加可见光的散光效果;因为设有聚光条,进一步的增加采光罩的散光效果;因为设有补光装置,可以在光源不够的情况下,自动开启补光灯,达到持续的光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中采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固定块;3、防雨罩;4、T形圈;5、采光罩;6、导光管;7、补光灯;8、漫射器;51、底台;52、连接部;53、梯形面;54、凸棱;55、聚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导照明灯组,包括导光管、防雨装置、采光罩和补光装置,所述导光管穿过墙体设置,所述墙体靠近导光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块,所述防雨装置为防雨罩,所述防雨罩套设于导光管上且防雨罩的顶部与导光管的顶部平齐设置,所述防雨罩的底部边缘与墙体抵靠连接,所述防雨罩通过T形圈固设于导光管上,所述防雨罩由ABS防雨板制成。
所述采光罩位于防雨装置上,所述采光罩的边缘设有用于和防雨罩扣合的盖缘,所述采光罩内部边缘设有密封条。所述采光罩与防雨装置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采光罩包括底台、连接部和顶台,所述底台包括圆筒形底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多组聚光条,所述顶台包括四个梯形面和位于顶部的四边形凸台,所述采光罩底部设有漫射器,所述漫射器外部设有漫射器装饰环。所述采光罩为一体成型。
所述墙体底部靠近采光罩的两侧设有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光源感应装置和补光灯,所述光源感应装置与补光灯电性连接。如果光源较弱,光源感应装置控制补光灯,根据需求控制补光灯的强弱。
所述导光管中间设有可调节弯管。当墙面为斜向设置时,可将导光管分为三部分,由上至下依次为导光管、可调节弯管、导光管。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玛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玛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9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