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沼气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9656.5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0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且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2512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沼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体化沼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两大突出问题,在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减少和成本日益升高的情况下,大中型沼气工程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沼气的成分一般有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气(O2)、氮气(N2)、一氧化碳(CO)、氢气(H2)、水(H2O)和硫化氢(H2S)等其它气体组成。沼气的纯化工艺主要保留其可燃和助燃成分甲烷(CH4)、氧气(O2)、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对沼气中的H2S,H2O,CO2和其它杂质进行去除。
脱硫是为了避免硫化氢(H2S)腐蚀设备和管道,硫化氢在沼气发动机及内燃机中会使轴承和一些配合表面腐蚀,使发动机的润滑油变质,从而加快发动机磨损;而且泄露的H2S会引起中毒,其燃烧放出的产物SO2、SO3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比H2S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在沼气脱硫方法中较为传统的有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类,在工业化应用中干法脱硫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小,其突出优点是净化度高,且可以脱除多种有机硫化物,适合于规模小、硫含量较低时沼气脱硫的应用,否则脱硫剂更换频繁,硫不能有效回收问题很难解决,如氧化铁法、活性炭法、分子筛法等。湿法脱硫是用特定的溶剂与原料气接触,脱除其中的硫化氢,该法一般用于处理规模大,硫含量高的粗脱硫,但其也存在硫容低,净化精度差的缺点,一般脱除不了有机硫,可应用的有加压水洗法、碱吸收法、铁溶液吸收法、栲胶(单宁)法等。此外,新型的沼气脱硫工艺还有膜分离脱硫和生物脱硫等方法,但操作和维护成本高、难度大,尚未在工业上普遍广泛应用。而在大型沼气工业化应用中还没有一种大能力、精度高、成本低并可最大限度回收硫资源的应用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体化沼气脱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脱硫剂更换不方便,以及脱硫不彻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体化沼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塔体、设置于塔体内的喷淋室和气体分散装置,所述喷淋室的顶部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进液管道连接,所述进液管道,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气体分散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上设置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连通至脱硫剂层,所述脱硫剂层存放与储料装置内,所述储料装置的上下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口径大于第二出气口的口径,所述储料装置与脱硫塔塔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塔塔体的侧边上延伸出一密封的腔体,所述储料装置包括一圆柱形储料桶和连接件,所述圆柱形储料桶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一圆柱形储料桶容纳槽,对应的,腔体侧壁上设置有与容纳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圆柱形储料桶卡接与容纳槽内,安装时,将圆柱形储料桶塞入容纳槽中,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圆柱形储料桶与腔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弧形卡接片,所述弧形卡接片与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两所述弧形卡接片形成一上下开口的圆柱形容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储料桶的外壁与容纳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上设置有网筛,防止填料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分散装置包括一扁圆柱形气体缓冲体,所述扁圆柱形气体缓冲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进气口并与第一进气口连接,所述扁圆柱形气体缓冲体的上方设置有若干出气孔。通过气体分散装置可以使得进入喷淋室的气体与喷淋液充分接触。
进一步的,喷淋液为碱性石灰浆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脱硫装置采用干湿配合脱硫,且脱硫剂通过储料桶与脱硫塔连接,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96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