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测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铝块干浴加热消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9961.4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0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G01N3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萍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水质 高锰酸盐 指数 铝块干浴 加热 消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质监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铝块干浴加热消解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ISO标准(ISO 08467-1986)及国家GB标准(GB 11892-89)对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规范了严格的温度加热消解步骤。
目前,加热消解通常的步骤为:向250ml玻璃锥形瓶中精准加入100ml待测水样,准确加入10ml高锰酸钾标准液,再加入5ml稀硫酸,而后在沸腾水浴(100℃)中,加热消解30分钟。
上述步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需水浴加热等原因,具有如下缺陷:操作不方便,在连续在线自动监测设备中,水浴装置很不可靠,难以实现自动测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铝块干浴加热消解装置,其操作方便、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测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铝块干浴加热消解装置,包括导热底座、用于对所述导热底座进行加热的电加热机构,所述导热底座上具有与盛放待测水样的容器相配合并容纳所述容器的凹陷,所述导热底座由铝块制成。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机构包括嵌设在所述导热底座内的加热棒。
更优选地,所述加热棒位于所述凹陷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加热消解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导热底座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更优选地,所述加热消解装置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的实测温度调节所述电加热机构的加热温度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分别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电加热机构相电连。
优选地,所述导热底座整体为具有凹陷的铝块。
优选地,所述容器为玻璃耐热容器。
优选地,所述容器为圆柱体状,所述凹陷为与所述容器相配合的圆柱形凹槽。
优选地,当所述容器位于所述凹陷中时,所述容器的外表面和所述凹陷的内壁相互贴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电加热装置对导热底座进行恒温加热,然后将热量传导至位于导热底座凹陷内的容器内,对容器内的液体进行恒温加热,替代了现有技术中水浴加热的方式,更为安全方便可靠,而且控温精准、操作方便,在今后水质自动检测仪中,可得到较好的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消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热底座;10、凹陷;2、容器;20、水样;3、加热棒;4、温度传感器;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消解装置的实例,其用于在测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时对水样进行加热。
参照附图1所示,用于测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铝块干浴加热消解装置,包括导热底座1、用于对导热底座1进行加热的电加热机构,导热底座1上具有与盛放待测水样20的容器2相配合并容纳容器2的凹陷10,导热底座1由导热金属制成,具体为导热性较好且成本相对较低、易得的铝块制成,即,导热底座1整体实际为一具有凹陷10的铝块。
电加热机构包括嵌设在导热底座1内的加热棒3。且加热棒3优选位于凹陷10的正下方。
加热消解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导热底座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优选设置在靠近凹陷10的位置。
加热消解装置还包括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4的实测温度调节电加热机构的加热温度的控制器5。控制器5由外部电源或市电进行供电,控制器5分别和温度传感器4及加热棒3通过导线相电连。温度传感器4实时检测导热底座1的温度,控制器5接收温度传感器4获取的实测温度,并将该实测温度和设定温度(本实施例中为100℃)作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加热棒3的加热温度进行相应调控。如:当实测温度为100℃时,控制器5不进行调控;
当实测温度低于100℃时,控制器5对加热棒3(如调节加热电压或电流)进行调控使加热温度升高,导热底座1升温,直至温度传感器4的实测温度达到100℃;
当实测温度高于100℃时,控制器5对加热棒3进行调控使加热温度降低,导热底座1降温,直至温度传感器4的实测温度达到100℃。
容器2为玻璃耐热容器2。容器2为圆柱体状的烧杯等,凹陷10为与容器2相配合的圆柱形凹槽。当容器2位于凹陷10中时,容器2的外表面和凹陷10的内壁相互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9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