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粉尘压片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0444.9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3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飞;谭烜昊;刘荣华;易波波;苟尚旭;张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30B15/02 | 分类号: | B30B15/02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54 | 代理人: | 葛东升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粉尘 压片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粉尘压片模具。
背景技术
压片模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称取一定量粉末,将粉末放置在模具中,装配好模具,在模具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模具上下两端受到挤压,排出模具和粉尘中大部分空气,压实粉尘并固定压力一段时间后,将粉末压制成型。
现有技术的压片模具一次只能压制一片成品,对于压片成品数量的需求量较大时,压片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低;而且压片过程重复性差,外界不可控因素多,不能保证每次压片过程中压力和压制时间完全一致,因此不能保证每次压制的成品质量相同,从而大大降低了用其做研究的准确性;另外,压制好成品后取片难度大,取片时通常需要借助外设的退模环,在取片过程中一旦有其他方向的力则很容易出现成品局部破碎的现象,且取片耗时太长,特别是当粉尘硬度低时,成品破碎率较高,不仅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而且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压片效率低、重复性差、压片成品破损率高、取片难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粉尘压片模具,能同条件下制得多片压片成品,而且简化了取片过程,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压片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粉尘压片模具,包括压力塞、压片模筒、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塞下端均匀设置有4-8个上压柱,压力塞下部设置有压片模筒,压片模筒内沿纵向设置有与所述压柱相匹配的腔室,所述压片模筒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腔室相匹配的下压柱,腔室内上压柱和下压柱之间形成粉尘压缩室,所述底座的下端面设置有取片凹槽,即底座集压片与取片为一体,一端为压片成型端,另一端为取片端;所述取片凹槽设置为圆环状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内环槽和外环槽,所述内环槽底部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柱和下压柱的直径相等,且上压柱的长度大于下压柱。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柱和下压柱的数量均设置为六个。
进一步的,所述压片模筒的长度小于上压柱和下压柱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槽内径与所述压片模筒的直径相等,内环槽内径大于相对设置的腔室的外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采用高弹硅胶或海绵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多压柱型压力塞配合底座能够完成同外界条件下的多片压片的压制,便于单一变量下的粉尘性能研究,同时提高了压片效率;设置的底座集压片与取片为一体,上端的下压柱为压片成型端,下端的取片凹槽为取片端,无需借助外设的退模环,靠底座本身配合上压柱和压片模筒即可完成压片和取片,取片过程只需反转底座并依靠上压柱的缓慢压力将压片压出,无其他方向的外力作用影响,降低了压片的破损率,取片方便,同时节约了模具材料;缓冲层的设置能够缓冲刚性模具对落入取片凹槽的压片的冲击,提高成片率;模具结构简单,方便经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力塞,2.上压柱,3.压片模筒,4.底座,5.下压柱,6.粉尘压缩室,7.内环槽,8.外环槽,9.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一种高效粉尘压片模具,包括压力塞1、压片模筒3、底座4,所述压力塞1下端均匀设置有六个上压柱2,压力塞1下部设置有压片模筒3,压片模筒3内沿纵向设置有六个与所述上压柱2相匹配的腔室,所述压片模筒3下部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上端设置六个有与所述腔室相匹配的下压柱5,腔室内上压柱2和下压柱5之间形成粉尘压缩室6,所述底座4的下端面设置有取片凹槽,所述取片凹槽设置为圆环状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内环槽7和外环槽8,所述内环槽7底部设置有缓冲层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压柱2和下压柱5的直径相等,且上压柱2的长度大于下压柱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片模筒3的长度小于上压柱2和下压柱5的长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环槽8内径与所述压片模筒3的直径相等,内环槽7内径小于外环槽8内径并大于相对设置的腔室的外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层9采用高弹硅胶或海绵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04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