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繁育的刀鲚苗种计数用的网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1587.1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4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严银龙;施永海;邓平平;张海明;谢永德;刘永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75 | 分类号: | A01K61/75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繁育 苗种 计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鲚苗种计数用的网围。
背景技术
刀鲚(Coilia nasus),俗称刀鱼,在分类学上属于鲱形目,鳀科,鲚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海、黄渤海和通海的江河一带,尤以长江流域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是一种洄游性的中小型经济鱼类;该鱼习性较为凶猛,主要以幼鱼、幼虾和浮游动物为食;长江刀鲚一般体长为15-35cm,体重为100-150g,刀鲚具有味道鲜美、肉质鲜嫩,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目前市场的需求主要依靠捕捞野生资源,无序的捕捞已严重破坏自然资源;因此,需研究刀鲚的人工繁育和养殖,为规模化人工养殖和通过放流进行修复性保护资源提供保证。长江刀鲚苗种体长达到3-5cm,需要将室内水泥池培育的苗种拉网运输到各养殖场,要减少苗种拉网出池计数的损伤,提高出池和运输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方便集中暂养刀鲚苗种带水舀苗出池计数,设计一种室内繁育的刀鲚苗种计数用的网围,将苗种暂养在方便带水舀苗出池计数的网围中,解决了刀鲚“离水即死”的问题,减少刀鲚苗种在计数过程中的损伤,提高出池和运输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网围和直管组成,其特征是网围长度为3.0-3.1m,宽度为1.0-1.1m,网围的网目规格为20-30目;在网围的一长边缝制可插入直管的边套,边套直径为5.0-6.0cm;在边套内插入1根直管,直管的直径为4.0-5.0cm、长度为3.1-3.2m;在边套的两头与直管分别用橡皮筋绕扎固定;网围短边两端裁剪整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材料便宜,网围轻巧,能反复使用;便于将计数刀鲚苗种的网围放置在盛满水的培育池上方顶端一侧,架在培育池一侧的池口上方,另一边覆盖在培育池顶端池沿外侧向下延展,网围两端漫过培育池池沿外侧向下延展,形成能交换水体的网围,可暂养刀鲚苗种,进行带水舀苗计数;根据刀鲚苗种体长选择合适的网片网目规格,根据苗种暂养密度可调整网围宽度大小;将苗种暂养在方便带水舀苗出池计数的网围中,解决了刀鲚“离水即死”的特性,减少长江刀鲚苗种在数苗过程中的损伤,提高出池和运输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室内繁育的刀鲚苗种计数用的网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室内繁育的刀鲚苗种计数用的网围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参见附图,采用门幅为1.1-1.2m的网眼为20-30目的聚乙烯网片4,制作成长度为3.0m的计数用网围;在计数用网围长边的一端用缝纫机缝制可插直管(如毛竹竿或聚乙烯管)的边套1,边套直径为5.0-6.0cm;在边套内插入1根直管2,直管直径为4.0-5.0cm、长度为3.1-3.2m;在边套的两头与直管分别用橡皮筋固定3;网围短边两端裁剪整齐。使用时,将计数用网围放置在盛满水的培育池,将计数用网围有直管的一侧架在培育池一侧的池口上方5,另一侧覆盖在培育池池沿外侧向下延展7,网围两端过培育池池沿外侧向下延展8,形成了能交换水体的、网目规格为20-30目、长2.6-3.0m、宽0.6-0.8m、入水5-10cm的计数网围6,可暂养刀鲚苗种,进行带水舀苗计数;根据刀鲚苗种体长选择合适的网围网目规格,根据苗种暂养密度可调整网围宽度大小;将苗种暂养在方便带水舀苗出池计数的网围中,解决了刀鲚“离水即死”的问题,减少长江刀鲚苗种在数苗过程中的损伤,提高出池和运输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未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1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式风机和近海养殖网箱集成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人工渔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