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2249.X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3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陶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K3/04 | 分类号: | A63K3/04;A63B7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郭伟红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田径 训练 多功能 跨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训练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
背景技术
现有跨栏的高度是固定的,并且男女跨栏的高度是不同的,但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既有男生又有女生,因而会用到两种不同规格的跨栏,如果同时购买两种不同规格的跨栏,则会大大增加学校的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另外,在跨栏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参赛者起跳位置不正确,而导致跨栏失败,更有甚者会被倾倒的跨栏绊倒。
在体育教学中,跨栏运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方式,但是跨栏用的装置其为硬质结构,因此在未跨过时人体与跨栏装置的上表面发生硬性接触,容易受伤,并且容易对跨栏装置采用永久性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两端顶部上均设有相互平行的气压升降装置,气压升降装置上端均连接有升降杆且一侧设有控制杆,左右两侧的升降杆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横梁接头和第二横梁接头,第一横梁接头和第二横梁接头之间连接有支架杆,左侧升降杆的顶部开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卡设有磁铁,第一横梁接头底部设有与磁铁配合相吸的螺钉,右侧升降杆的顶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横梁接头铰接连接,且第二横梁接头靠近转轴的一端呈半圆形,转轴的顶部设有连接的压块,压块设置在第二横梁接头的上方,压块的外侧通过限位块与升降杆的顶端侧壁连接,且限位块呈水平向里的长方体,限位块的中部上下均通过螺栓分别与压块和升降杆连接,限位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架杆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丝与第一横梁接头、第二横梁接头连接,支架杆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下端面对称设置有两根以上的导杆,导杆与活动板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导杆穿过支架杆,导杆的杆身上设置有限位片,在导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相抵在凹槽与限位片之间,在活动板的顶部设置有软垫,所述支架杆的前侧外壁上设有防撞击传感器和摄像头,在底座上侧左端设有报警器。
在上述的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中,在底座上设有安全盒,安全盒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安全盒内部设有蓄电池、微控制器、信息储存装置和控制器,且安全盒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防撞击传感器和摄像头通过开关按钮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且微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报警器和信息储存装置电性连接。
在上述的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中,所述升降杆的侧壁上设有刻度线。
在上述的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中,所述凹槽上设有弹性橡胶层,且凹槽的形状与第二横梁接头的形状相同。
在上述的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中,所述软垫为海绵软垫,软垫与活动板之间胶合固定。
在上述的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中,所述底座、升降杆、支架杆均由防腐、防水层、防火层和绝缘层四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构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的优点在于:通过设有气压升降装置,通过控制杆可实现升降杆高度的调节,采用这种升降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在升降杆的上设有压块和限位块,当支架杆被跨栏者碰触时,能够减少支架杆掉落给参赛者所带来的阻挡,以及避免伤到观众和伤到使用者,有效的避免了跨栏架的损坏;通过活动板实现与支架杆的活动安装,在跨栏失败时,人体与活动板接触,活动板具有一个下沉缓冲的能力,避免人体与跨栏架的硬性接触,避免受伤,进一步的对使用者进行保护,同时也能避免跨栏架被破坏,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进行太阳能发电为蓄电池提供电能,在支架杆上设有摄像头和防撞击传感器,摄像头可以记录训练员的信息,当外界撞击达到设定值,报警器便会发出警报,底座、升降杆、支架杆均由防腐层、防水层、防火层和绝缘层四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构成,不仅起到防腐蚀和绝缘的效果,而且还达到防水和防火的作用,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田径训练用多功能跨栏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2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