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3838.X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唐翔;尤毓敏;王智霞;季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7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8 | 代理人: | 任益,邢黎华 |
地址: | 214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烟气 系统 烟道 均流扰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气脱硝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SCR烟气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对于氮氧化物的污染治理广泛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技术。对于传统的SCR脱硝系统,一般情况下,烟气从锅炉省煤器出来后,先经过导流装置,然后经过喷氨格栅使烟气与氨气得到混合,最后进入SCR反应器催化剂层,在催化剂表面进行还原反应脱除氮氧化物。
目前,国家对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进行了提升,对于特殊地区甚至使用极严格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原来的脱硝系统脱硝效率不够,势必要调整喷氨格栅和催化剂使用量,原先设计的烟气流场(温度、速度、浓度等)都将偏离最佳值,需要对流场重新设计,设计过程较为复杂,且脱硝效果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以改善烟气流场状况,提高脱硝效果,减少氨逃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的上升烟道中用于改善喷氨之前烟气均匀性的均流装置和用于改善喷氨之后氨与烟气混合充分性的扰流装置,所述均流装置设置在底部转弯与喷氨格栅之间的上升烟道中,所述扰流装置设置在喷氨格栅上方的上升烟道中。
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均流装置包括若干设立在上升烟道中的均流板,均流板顺应烟气行走方向设置;所述均流板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侧翼,侧翼的另一端与上升烟道内壁固定连接。
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侧翼与均流板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夹角,且两侧翼相对于烟气行走方向倾斜设置,两侧翼之间相互垂直。
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侧翼与均流板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
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倒立的扰流锥体,扰流锥体通过固定设置在上升烟道内壁上的支撑装置固定;所述扰流锥体包括固定在支撑装置上锥顶板和锥角朝向上升烟道底部设置的锥角板。
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锥顶板和锥角板之间的夹角为30°~45°,锥顶板的直径为400mm~800mm。
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锥顶板的圆心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交点重合。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阻力小,设置在烟道转弯处与喷氨格栅之间的均流装置,可以对烟气起到均匀气流的作用;设置在喷氨格栅上方的扰流装置,起到增加紊流效果,改善了喷氨之后的氨与烟气扩散、混合的充分性,使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而大大改善了烟气流场状况,提高了脱硝效果,减少了氨逃逸,不仅适合烟气脱硝提标改造,也适合新建的烟气脱硝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烟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扰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升烟道,2.均流装置,21.均流板,22.第一侧翼,23.第二侧翼,3.扰流装置,31.锥顶板,32.锥角板,33.第一支撑件,34.第二支撑件,4.喷氨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的上升烟道1中均流装置2和扰流装置3,其中均流装置2设置在底部转弯与喷氨格栅4之间的上升烟道1中,扰流装置3设置在喷氨格栅4上方的上升烟道1中,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均流装置2用于改善喷氨之前烟气均匀性,其结构如图2所示。均流装置2包括若干设立在上升烟道中的均流板21,均流板21顺应烟气行走方向设置;均流板21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侧翼,侧翼的另一端与上升烟道内壁固定连接。侧翼与均流板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夹角,该夹角优选45°;且两侧翼相对于烟气行走方向倾斜设置,第一侧翼22和第二侧翼23之间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38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