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人工渔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4360.2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4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卢如年;郭镒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如年;郭镒臻 |
主分类号: | A01K61/75 | 分类号: | A01K6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型人工渔礁。
背景技术
人工渔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固态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常选择适宜的海区,投放石块、树木、废车船、废轮胎和钢筋水泥预制块等,
近年,为科学开发海洋牧场,改善海洋环境,在海产养殖领域,使用人工渔礁来增值水生动植物。而传统的人工渔礁还停留在建造不同的渔礁结构体型式上,由于只有主结构体,投放在淤泥质或砂质等软弱土海床上后,重质型人工渔礁几乎都会发生下陷甚至埋没,轻质型的人工渔礁在海流作用下容易发生漂离,失去人工渔礁的功能甚至成为障碍对船舶等的航行构成安全隐患,且对投放后的牧渔效果几乎失去知晓,对未来的人工渔礁建设没能提供足够多的科学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型、智能型人工渔礁,其具有防下陷、不漂离、可监视的功能,不但适合任何海床安放,还能够实时了解和记录人工渔礁投放后的局部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局部鱼类等海生物的繁衍变化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其具有:主体结构,其包括上层主支架、下层主支架、连接所述上层主支架和所述下层主支架的立面支架、两端与上述上层主支架连接的上层联结杆;监视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层联结杆的中央位置的监视器托盘,设置在所述监视器托盘上的监视器,以及用于密封保护所述监视器的透明保护罩;以及防下陷结构。
通过监视结构能够实时了解和记录人工渔礁投放后的局部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局部鱼类等海生物的繁衍变化情况。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中,所述防下陷结构可以是安装在人工渔礁的结构体上的助浮体。
该助浮体旨在防止人工渔礁结构体下陷或被淤集的泥沙掩埋,其种类、尺寸、数量和位置可根据所需比重和浮力来适当调整,使人工渔礁结构体能够按照需要调整上浮力的大小,可起到防下陷的作用。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中,可以是所述立面支架与所述下层主支架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在所述立面支架延伸出的脚杆部位安装有防下陷止挡板和防拔出止挡板。
防下陷止挡板旨在防止人工渔礁结构体下陷,防拔出止挡板旨在防止人工渔礁结构体拔出,可起到防下陷、防漂离的稳定作用。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中,还可具有锚定结构,其包括锚定块,以及一端与所述下层主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中心汇合后与所述锚定块连接的多条缆索。
所述锚定结构用于防止人工渔礁结构体漂离。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中,还可具有冲水结构,其预埋设在所述下层主支架和所述立面支架的脚杆内,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层主支架上的进水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立面支架的脚杆底部的冲水系统的射出口。
该冲水系统用于安装人工渔礁结构体时通过喷射高压水,使人工渔礁结构体的立面支架的脚杆能够顺利插入泥土里。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中,所述防下陷结构也可以是铺设在所述人工渔礁结构体底部的垫层结构体。其可起到防下陷、防漂离的稳定作用。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中,作为所述防下陷结构的所述垫层结构体也可以是是条状格栅垫层结构体,由上层条杆和下层条杆井字型排列叠加而成,上层条杆和下层条杆在叠加交汇通过连接件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中,作为所述防下陷结构的所述垫层结构体是基础硬化垫层结构体,由铺设在人工渔礁结构体底部的土工膜布或网状格栅以及在土工膜布或网状格栅的上面铺设的石块或混凝土块构成。
从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人工渔礁,使人工渔礁投放在淤泥质或砂质等软弱土海床上后,重质型的人工渔礁不会发生下陷或埋没,轻质型的人工渔礁在海流作用下也不会发生漂离或浮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轴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仰视轴测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正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仰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轴测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部结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仰视轴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如年;郭镒臻,未经卢如年;郭镒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4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