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形锂电池储能模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6811.6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9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肖亮;郑周;马冬梅;马志保;黄才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锂电池 模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储能领域,涉及一种工业或家庭用储能电池包的模组结构设计,具体是一种方形锂电池储能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风能、太阳能灯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储能技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大规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其高的循环寿命及能量密度,使其在规模储能领域有着很好的前景。目前国内一些国际主流的锂电池厂家在锂电池模组的结构设计中,往往采用一种免维护的大模组设计,将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电芯用焊接或胶粘的连接方式并联或串联在一起。这种电池组一旦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电池组进行更换,更换的形式可分为快换和普通的拆装式。不管采用哪种更换形式,这种大模组结构和连接形式对电芯的一致性要求很高,否则整体更换的成本还是比较高昂。
但目前国内锂电池成组后电芯的一致性,难于保证,这也直接影响了锂电池组的寿命,在不维护的情况下,成组后的锂电池很难保证较长的寿命。鉴于此,设计一种大小合适的模组结构,既能保证串并联的可靠连接要求,又能方便地进行快速生产装配和售后维护,变得很有必要。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这种现状,设计了一种方形锂电池储能模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锂电池储能模组结构,结合方形电芯的尺寸稳定好,充分考虑到模组成组后的性能表现,装配及售后维护的便利,使得该模组有着良好的抗振和过流能力,同时易于生产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方形锂电池储能模组结构,包括极片、盖板、上模块、拉杆、电芯、下模块和护套;所述电芯呈方形形状,其依次插入在下模块的隔断中;电芯插入后,合上上模块;所述下模块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凸台,凸台的孔位中嵌入有第一螺母;所述上模块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凸块;四根所述螺杆穿过上模块的凸块的通孔及护套,与所述下模块的第一螺母配合并拧紧;所述电芯通过极片进行焊接并联;所述盖板通过自攻螺丝与上盖板连接;所述极片的极耳通过盖板上的矩形孔穿出后与盖板上内嵌的第二螺母螺栓连接固定。
插入下模块后的所述电芯在竖直、水平方向一字排列,电芯上下左右之间保持2-3mm间隙。
所述上模块上的圆柱凸台对极片上的孔位进行配合定位,上述圆柱凸台设在上模块的支撑条上,该支撑条上还设有对极片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所述极片、盖板、上模块、拉杆、下模块、护套的材料为阻燃塑胶或金属,其内部设有绝缘涂覆层。
所述上模块、下模块和护套通过拉杆拉紧形成框架式结构;上述模组结构形成的电池组为多并多串模组;所述电芯的并联通过电芯极柱与极片进行焊接,焊接方式包括储能焊接或激光焊接。
所述模组结构的上、下模块通过四个拉杆将电芯固定起来;模组结构自身在箱体上的固定是通过下模块两侧的两个固定块通过螺母与箱体上的已焊接螺栓连接。
多个模组结构串联叠放在一起通过上、下模块侧面的凹槽及凸起的配合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芯的水平的固定,焊接极片防止了电芯的转动;整体使用四根拉杆拉紧并配合护套的框架结构,连接可靠,抗震动能力强,并能使模组间的串、并联变得易于装配和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电芯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极片焊接位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极片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方形锂电池储能模组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极片1、盖板2、上模块3、拉杆4、电芯5、下模块6和护套7;
其中,电芯5呈方形形状,其依次插入在下模块6的隔断中,插入后的电芯在竖直、水平方向一字排列,电芯上下左右之间保持2-3mm间隙;
电芯5插入后,合上上模块3,其中,下模块6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凸台8,凸台8的孔位中嵌入有第一螺母9,嵌入式螺母的方式包括超声波焊接、注塑以及热熔;上模块3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凸块10;
将四根螺杆4穿过上模块3的凸块10的通孔及护套7,与下模块6的第一螺母9配合,并拧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6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箱调节恒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点控制双向锁扣的防水电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