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享单车锁电源不足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6859.7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7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珊珊 |
主分类号: | B62J3/00 | 分类号: | B62J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享 单车 电源 不足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共享单车锁电源不足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是目前社会中比较流行的一种交通工具分享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在网络上设置一个云平台,然后需要使用共享单车的人登录这个云平台,通过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从而解开共享单车上的车锁,如此实现可以使用单车。
但是由于上述共享单车的整个使用过程都是通过无线云通信的方式来实现的,而作为云通信的支持,就需要在单车上设置一个移动电源,需要人定期的给移动电源充电,以保证共享单车的云通信,因此,单车上的移动电源的电量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假如出现移动电源没电的时候就无法对单车进行使用了,同时由于现有的共享单车采用集中存放的方式,即将大量的单车统一放置在一个存放点上,这样在出现某个单车移动电源没电的时候就难以发现,同时在检测单车移动电源电量的时候,也需要一辆辆的单车试过去,因而会显得十分的麻烦,同时检测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电路检测效率的共享单车锁电源不足报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享单车锁电源不足报警装置,包括:
检测机构,耦接于锁电源,用于检测锁电源输出的电压值,并输出检测结果信号;
报警机构,耦接于检测机构,用于接收检测机构输出的检测结果信号并报警,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外壳、均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器和报警块,所述报警块呈中空结构,所述报警块内填充有氢气,所述报警块通过一根系绳与外壳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供报警块存放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的门,所述外壳靠近门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控制门打开或是关闭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控制器耦接,受控制器控制而动作,所述控制器与检测机构耦接,当控制器接收到检测结果的时候,控制器发送信号到驱动部件,驱动部件控制门打开,报警块从容纳槽内飘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报警块上设有LED灯,所述报警块与外壳之间连接的系绳为导线,所述控制器包括开关管Q和闪烁电路,所述开关管Q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锁电源耦接,所述第二端耦接于闪烁电路后与LED灯通过导线连接,还耦接于驱动部件,所述控制端耦接于检测机构,用于接收检测机构输出的检测结果,当控制端接收到检测结果时,开关管Q导通,连通锁电源与闪烁电路和驱动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闪烁电路包括:
555定时芯片U,该555定时芯片U的2号引脚与6号引脚短接后,耦接有电容C后接地,还耦接有电阻R4后耦接于7号引脚,7号引脚耦接有电阻R5后耦接于锁电源,3号引脚通过导线与LED灯耦接,4号引脚耦接有电阻R3后接地,还耦接于开关管Q的第二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和连接绳,所述门包括第一门页和第二门页,所述第一门页与第二门页的一侧均与容纳槽的槽口铰接,所述第一门页和第二门页的铰接轴上均设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一端与铰接轴固定,另一端背向第一门页和第二门页延伸,所述电机设置在容纳槽槽口上相对于第一门页和第二门页之间的位置上,所述连接绳的中部缠绕在电机的转轴上,其一端与第一门页的拨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门页的拨动杆固定连接,当电机旋转时,拨动杆被拉着朝向电机翻转,第一门页和第二门页向上翻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相互串联在锁电源与地之间,所述控制器耦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后耦接于锁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检测机构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检测出锁电源是否处于不足的状态,而通过报警机构的设置,便可以有效的接收检测机构输出的检测结果然后产生报警,在报警机构报警的时候,控制器接收到检测机构输出的检测结果信号,然后再发送信号到驱动部件动作,将门打开,如此报警块在氢气的作用下就会向上飘起,直至飘到系绳的最大长度为止,如此便能够很好的实现在很多的共享单车中提示报警的效果,大大的提升了检测效率,同时采用容纳槽与门配合容纳报警块,之后通过驱动部件驱动门打开的方式实现报警,门打开即可以实现报警,如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并且相比于采用现有技术中直接的声音报警、光报警或是声光结合报警的方式,可以避免由于共享单车在户外,外界声音过吵导致的声音报警无法听到,或是单车被遮住导致的光报警无法看到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珊珊,未经刘珊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68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