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毛油中油渣自动分离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8626.0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3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曲广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16 | 分类号: | C11B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油中 油渣 自动 分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生生产设备,尤其涉及花生油渣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花生冷榨过程中,因为压榨温度低,料胚中的蛋白胶粘性相对较弱,所以在进入榨油机压榨时,产生出大量的粉片状油渣,颗粒粗细度从粉状到豆片状大小不一,随毛油一起进入澄油箱后,通过捞渣刮板捞出,经过甩干油分处理后,再喂入榨油机回榨。传统做法是:通过澄油箱捞渣后,随着刮板推动,油渣堆积在滤板上,人工把油渣用铲倒入甩渣机内,启动甩渣机运转,甩干油脂,停机,人工把渣桶提出来,将油渣用手工刮一下,再倒入渣箱存放。这种处理油渣方法需要人工不停地操作,而且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毛油中油渣自动分离设备,它能够实现无人化油渣自动处理;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毛油中油渣自动分离设备,包括有澄油箱和用来为澄油箱捞渣的刮板,其特征在于,澄油箱上设置有用来输送刮板捞出的油渣的输送绞龙,输送绞龙将油渣输送至甩渣桶内,甩渣桶内设置有立式输送绞龙,立式输送绞龙上铰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末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刮渣部,刮渣部为水滴形状且水滴形弧面与甩渣桶的内壁摩擦配合,刮渣部内开设有凹槽且连接杆末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凹槽内,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固定板且第一横向固定板通过弹簧与设置在立式输送绞龙上第二横向固定板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凹槽内壁两侧固接有第一半圆形挂耳,连接杆上固接有第二圆形挂耳,第一、第二半圆形挂耳中间通过弹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刮渣部的水滴形弧面的端部设置有多个并排的龟壳形状的弧面凸起。
有益效果:具有无缝贴合甩渣桶的刮渣部,刮渣效果高。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技术,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同时也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甩渣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甩渣桶内部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刮渣部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刮渣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毛油中油渣自动分离设备,包括有澄油箱1和用来为澄油箱1捞渣的刮板2,其特征在于,澄油箱1上设置有用来输送刮板2捞出的油渣的输送绞龙,输送绞龙3将油渣输送至甩渣桶4内,甩渣桶4内设置有立式输送绞龙6,立式输送绞龙6上铰接有连接杆5且连接杆5末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刮渣部7,刮渣部7为水滴形状且水滴形弧面与甩渣桶4的内壁摩擦配合,刮渣部7内开设有凹槽11且连接杆5末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凹槽11内,连接杆5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固定板8且第一横向固定板8通过弹簧与设置在立式输送绞龙6上第二横向固定板9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了油渣的分离设备,充分的利用输送绞龙替代了人力,首先是使用横向的输送绞龙将刮板2捞出的油渣送至甩渣桶4,在甩渣桶4内设置有一个立式输送绞龙6,该立式输送绞龙6并非是用来输送物料,而是利用了它同轴转动的方式来转动刮渣部7。立式输送绞龙6上通过铰接件连接有一个连接杆 5,连接杆5的末端与刮渣部7铰接,具体的是在刮渣部7内设置有凹槽11,连接杆5的末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凹槽11内。为了避免连接杆5在转动的时候将出现较大角度的位移,在连接杆5和立式输送绞龙6上各设置有固定板,即分别为第一横向固定板8和第二横向固定板9,两个固定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杆5与刮渣部7可转动连接而不是采用固接的目的在于,提供给刮渣部7一定量的自由摆动幅度,避免刮渣部7碰到难以刮掉的障碍时对其造成损伤,采用这种可转动的设置能够减轻损伤。刮渣部7采用了水滴形形状,用来减轻阻力,使得刮料更顺畅并减少磨损,从图3至图5所示,刮渣部7从俯视来看成水滴形状,且从图中可知刮渣部7的两侧均为弧形面,弧形面的任意一点均紧贴甩渣桶4的内壁。
优选的,凹槽11内壁两侧固接有第一半圆形挂耳13,连接杆5上固接有第二半圆形挂耳14,第一、第二半圆形挂耳中间通过弹簧连接。为了使刮渣部7 摆动姿态更容易控制,在凹槽11内壁两侧固接了第一半圆形挂耳13,该挂耳是半圆形的环状部件,同样形状的挂耳也设置在连接杆5的两侧——第二半圆形挂耳14,第一、第二半圆形挂耳之间也是通过弹簧连接。该结构使得刮渣部7 的两端无论是哪一端出现摆动,都能够得到缓冲并复位。姿态控制良好,减少了连接杆5与凹槽11之间的磨损。
优选的,刮渣部7的水滴形弧面的端部设置有多个并排的龟壳形状的弧面凸起15。为了能够更好的提供刮料效果,避免刮渣部7表面被过多的物料覆盖,在刮渣部7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纵向设置的弧面凸起15,该弧面凸起15 类似于乌龟壳的形状。值得说明的是该弧面凸起15设置在刮渣部7不与甩渣桶 4接触的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8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血化瘀防止心血管硬化的营养膏
- 下一篇:一种复合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