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壳体内腔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9660.X | 申请日: | 201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7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毅军;丁龙;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F16J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通道 光学通道 灌封胶 填充 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 壳体内腔 壳体前段 密封结构 内腔中 医疗器械领域 壳体后段 密封性能 壳体 内腔 向内 晃动 零部件 稳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窥镜壳体内腔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前段和壳体后段,所述壳体前段设有内腔,该内腔中安装有光学通道管和工作通道管,所述内腔中填充有用于稳固光学通道管和工作通道管的灌封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向内腔填充灌封胶一方面使得光学通道管和工作通道管可以稳定的安装在内腔中,不易晃动;另一方面通过灌封胶使得零部件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得以填充,提高了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窥镜壳体内腔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以实现观察。如肠镜、胃镜、椎间孔镜、神经外科内窥镜等的医用内窥镜,在使用时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在现有的医用内窥镜中,尤其是椎间孔镜,其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零部件,但目前壳体的内腔中未设置任何填充物,从而使得零部件安装在内腔区域的部分是独立悬空的状态,稳定性能和密封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壳体内腔密封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内窥镜内腔各零件安装稳定性能差、密封性能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窥镜壳体内腔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前段和壳体后段,所述壳体前段设有内腔,该内腔中安装有光学通道管和工作通道管,所述内腔中填充有用于稳固光学通道管和工作通道管的灌封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向内腔填充灌封胶一方面使得光学通道管和工作通道管可以稳定的安装在内腔中,不易晃动;另一方面通过灌封胶使得零部件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得以填充,提高了密封性能。
进一步,所述壳体前段和壳体后段连接处采用间隙配合,且间隙处填充有灌封胶。
进一步,所述灌封胶为环氧树脂灌封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壳体前段和壳体后段采用间隙配合,装配简单方便,并且通过灌封胶提高装配的稳定性和密封性,灌封胶采用环氧树脂提高了连接处的热稳定性能和密封性能。
进一步,所述壳体后段中安装有尾座,所述工作通道管的后端穿过壳体后段和尾座,所述尾座的外壁和壳体后段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所述尾座的内壁和工作通道管的外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尾座前端的外壁和壳体后段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螺纹连接处的后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纹连接操作简单方便,连接牢固稳定,尾座与壳体后段和工作通道管之间均设置密封圈,简化了工序、操作简单、提高了密封性能。
进一步,所述尾座的外壁上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圈嵌装或胶粘固定在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尾座的内壁上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装或胶粘固定在第二凹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凹槽来安装密封圈,便于拆卸、维修及更换部件,而且同时保证了密封性能。
进一步,所述尾座的前端设有干燥剂,干燥剂采用胶粘方式固定粘接在尾座的前端,不易掉落,辅助吸收水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尾座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1 壳体前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96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镜的光学转像机构及内窥镜
- 下一篇:内窥镜用消光管及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