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裸眼3DTFT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0561.3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眼 dtft 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裸眼3DTFT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D显示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便是3D技术显示装置。3D显示技术相较于2D显示技术,有着更好的空间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附加装置的角度来分类,3D显示技术又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两大类。裸眼3D主要用于公用商务场合和手机等便携式设备上。而在家用消费领域,显示器、投影机或者电视,均需要配合3D眼镜使用,如3D影院,眼睛式3D显示技术,由于需要佩戴特制眼镜,一定程度上,其使用的感受度和便捷程度两方面均不如裸眼3D显示技术。
裸眼3D显示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视差障壁(Barrier)式裸眼3D技术,二是柱状透镜(LenticularLens)式3D技术,目前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原本工作正常的3D显示模组,会产生对正常显示造成严重干扰的莫尔条纹,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莫尔条纹所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裸眼3DTFT显示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裸眼3D TFT显示模组,该3D TFT显示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部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通过垫板连接有光栅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TFT显示模组,该TFT显示模组包括压合在一起的第一偏光板、第一玻璃、晶体板、液晶层、ITO电极层、介电层、第二偏光板、反射板、棱镜板、导光板、光扩散板;
所述棱镜板、导光板、光扩散板叠合后,两侧设有背光源;
所述显示屏四角设有定位视点,该定位视点呈圆形分布;
所述壳体下端连接有升降轴,升降轴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一圆柱形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包括软垫板和硬垫板。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视点连接有视点转换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视点转换电路包括视差补偿模块和多视点合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还连接有语音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语音模块包括PLC控制芯片及与PLC控制芯电连接的收音器、A/D转换器和存储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裸眼3D TFT显示模组可改进3D图像质量,提高3D观看舒适度,且通过升降轴来调节3D显示模组的高度,更加人性化,适合不同人群,避免了3D显像时,所出现的莫尔条纹,提高了呈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3D TFT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TFT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壳体1、显示屏2、垫板3、光栅模组4、定位视点5、圆柱形盒体6、光扩散板201、背光源202、导光板203、棱镜板204、反射板205、第二偏光板206、介电层207、ITO电极层208、液晶层209、晶体板210、第一玻璃211、第一偏光板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裸眼3D TFT显示模组,该3D TFT显示模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部固定安装有显示屏2,所述显示屏2通过垫板3连接有光栅模组4,所述显示屏2包括TFT显示模组,该TFT显示模组包括压合在一起的第一偏光板212、第一玻璃211、晶体板210、液晶层209、ITO电极层208、介电层207、第二偏光板206、反射板205、棱镜板204、导光板203、光扩散板201;所述棱镜板204、导光板203、光扩散板201叠合后,两侧设有背光源202;所述显示屏2四角设有定位视点5,该定位视点5呈圆形分布;所述壳体1下端连接有升降轴,升降轴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一圆柱形盒体6内。所述垫板3包括软垫板和硬垫板。所述定位视点5连接有视点转换电路。所述视点转换电路包括视差补偿模块和多视点合成模块,所述电机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还连接有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包括PLC控制芯片及与PLC控制芯电连接的收音器、A/D转换器和存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0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