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火花成形机自动升降油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1503.2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7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朱兆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10 | 分类号: | B23H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言丽君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火花 成形 自动 升降 油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火花成形机自动升降油槽装置。
背景技术
电火花加工以工作液作为放电介质,工作液形成火花击穿放电通道,并在放电结束后迅速恢复间隙的绝缘状态;对放电通道产生压缩作用;帮助电蚀产物抛出和排除。为了保证加工的正常进行,需要采用专门的工作油槽盛放工作液。现有技术中的电火花加工机床的工作油槽通常与工作台固为一体,工作台与设置在其周围的油槽构成工作腔室,该工作腔室下面设置排油管道,通过开启和关闭该排油管道上的阀门实现工作液的收集和排放;并在工作腔室的一侧设置开门式结构,用于安装和拆卸工件,这样的结构,使得工作液的排放和工件的拆装的工作效率都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火花成形机自动升降油槽装置,其油槽实现自动升降,能有效缩短电火花加工的辅助加工时间,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火花成形机自动升降油槽装置,包括与工作台固定的工作油槽,工作台与工作油槽之间构成工作腔室,工作油槽上设有与工作腔室相通的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所述工作油槽包括与工作台连接固定的下油槽、可相对下油槽密封升降的中油槽以及可相对中油槽密封升降的上油槽,所述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设置在下油槽上,所述下油槽包括底座部及由底座部后侧向上延伸的立设部,立设部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中油槽和上油槽呈U型围板结构,中油槽的两侧边和上油槽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密封滑动连接,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下油槽的两侧外部、用于带动上油槽升降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包括设置在下油槽外部且纵向延伸的直线电机磁体及设置在上油槽外部且套设在直线电机磁体上的直线电机线圈。
优选的,所述下油槽的底座部的上沿设有与中油槽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条,所述中油槽的上沿设有与上油槽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下油槽具有供中油槽及上油槽插入的下腔体,所述上油槽的底部向内凸设有第一挡块,所述中油槽外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挡块对应的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所述中油槽的底部向内凸设有第四挡块,所述下腔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第四挡块对应的第五挡块和第六挡块,当工作油槽升到最高位置时,其上油槽的第一挡块抵设在中油槽的第二挡块下方,中油槽的第四挡块抵设在下油槽的第五挡块下方,当工作油槽降到最低位置时,其上油槽的第一挡块抵设在中油槽的第三挡块上方,中油槽的第四挡块抵设在下油槽的第六挡块上方。
优选的,所述上油槽外的直线电机线圈内设有非金属耐磨材料,所述非金属耐磨材料设置在直线电机线圈与直线电机磁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出油管道设置在下油槽的底座部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油槽是用直线电机做驱动和导向结构,直线电机的直线电机线圈带动上油槽,上油槽带动中油槽在垂直方向上做来回的往复运动,达到能快速升降油槽门,两侧双直线电机驱动保证油槽升降时左右两侧的同步性;当油槽降下时自动快速放油,能方便工件的装夹、大范围观察工件的加工状况,油槽升上时能保证油液不泄露,保证放电加工正常进行;与手动升降门相比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程度;与敞开式防护门相比,减小占地面积,提高操作的方便性,避免油液的滴漏。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的设置,可以填充下油槽与中油槽之间的间隙以及中油槽与上油槽之间的间隙,以免油液渗漏。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挡块的设置,一方面可避免上油槽脱离中油槽、中油槽脱离下油槽,另一方面,在直线电机带动上油槽上升过程中,当上油槽的第一挡块抵设在中油槽的第三挡块下时,会带动中油槽也向上运动。
4.本实用新型中直线电机线圈和直线电机磁体之间由非金属耐磨材质隔开,保证油槽上下运动的导向性及保证线圈和磁体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油槽升高到高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油槽降低到低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15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密封旋转头及电火花小孔机
- 下一篇:一种电解加工阵列微小凹坑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