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7317.X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游坤和;何加友;连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61 | 代理人: | 蔺显俊,梁琴琴 |
地址: | 3504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面板逐渐普遍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例如智能型手机。
触控面板通常包含多个感测电极排列成触控阵列,以提供触控感测功能,感测电极边缘连接有导线以将触控感应信号连接到信号处理器。
现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为了节约成本仅在可视区域内设置有触控阵列,将导线设置在非可视区域内。然而无法兼顾在非可视区与可视区交界处的导线与触控阵列连接处可视性问题与导线与触控阵列连接时连接处的耐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包括一可视区与位于可视区至少一侧之非可视区;一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形成于基板之上;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连接线、多个第一电极以及多个分立的第二电极,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绝缘,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排列,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排列,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两相邻第一电极之间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两相邻第二电极间通过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一与触控感应层电连接的导线层,所述导线层包括多根引线,所述可视区边界的第一电极与引线之间具有间隙;多个连接桥,连接桥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两端,第一连接部跨过所述间隙,第二连接部于间隙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电极以及引线接触以电性连接第一电极以及引 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设置有至少具有一抗反射层。
优选地,所述抗反射层为铝涂层、铬涂层或氧化铬涂层。。
优选地,所述连接桥与第二方向成夹角交错连接第一电极与引线。
优选地,所述夹角为15°~30°。
优选地,所述连接桥为矩形状,其宽度尺寸为10μm~20μm,长度尺寸为20μm~80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透明导电材质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金属材料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线包括周围连接线和中央连接线,所述周围连接线连接非可视区域内的二相邻第二电极,所述中央连接线连接可视区域内的二相邻第二电极,所述周围连接线于基板上的投影宽度大于所述中央连接线于基板上的投影宽度。
优选地,所述桥接结构包括跨接线以及绝缘块,所述相邻第二电极之间通过跨接线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块设置于连接线与跨接线之间使连接线和跨接线绝缘。
优选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基板与触控感应层之间,用以界定可视区与非可视区。
优选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于遮光层和触控感应层之间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增亮膜或抗反射膜,所述光学膜厚度为0.1-0.2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多个连接桥连接第一电极与引线,以使第一电极与引线之间的电连接更为牢固。同时通过在第二连接部表面至少具有一抗反射层,具有降低第二连接部的光反射率,避免第二连接部出现可见问题。同时,第二连接部其相较于透明导电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率,而不会有静电放电的问题。同时连接桥多条共同连接第一电极和引线,第一电极和引线通过较大电流时不易造成连接桥断裂,提高耐电压程度。
2、通过将连接桥交错连接第一电极和引线,以分散了连接桥在同一方向上的反射光线数量和强度,减少连接 桥因排列一致造成容易被人眼观察到的问题,进而改善连接处的连接桥可视问题。
3、通过第一连接部是采用透明的导电材质制作,第二连接部由金属材料制作,藉此,具有降低第二连接部1的光反射率,避免第二连接部出现可见问题。同时,第二连接部其相较于透明导电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率,而不会有静电放电的问题,提高耐电压程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面板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面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面板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E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面板的再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面板的触控感应层与导线层配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C是图2A沿Ⅰ-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D是图2A沿Ⅱ-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7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