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锅及烹饪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8754.3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2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徐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86;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壁 底壁 内锅 凹入部 米粒 隆起 曲率 烹饪设备 内表面 侧围 附壁 烹煮 米饭 本实用新型 过渡连接 内锅中心 中间下凹 综合作用 凹入的 不连续 平整度 攀爬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及烹饪设备,内锅包括:侧围壁和底壁;连接壁,侧围壁与底壁通过连接壁过渡连接,连接壁包括向锅内凹入的至少一个凹入部,其中,位于最底端的凹入部的曲率最大部位与底壁在高度方向的距离不超过40mm,本方案提供的内锅,由于连接壁的内表面呈不连续过渡可实现打乱米粒向上的附壁隆起运动,尤其在设置凹入部的曲率最大部位与底壁在高度方向的距离不超过40mm时,可以使在连接壁的内表面上距底壁该距离处的米粒在附壁攀爬的同时,受到来自于上部米粒及水向下的压力和由内锅中心向外的推力的综合作用而限制其向上隆起,防止所烹煮的米饭中间下凹、四周隆起,在保证所烹煮的米饭的平整度上获得良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设备中,设置有内锅,内锅一般由锅口、锅身、锅底部分组成,其中,锅身和锅底通常用一个呈连续状的弧形部过渡连接,经实践发现,这种内锅做出来的米饭很容易出现米饭四周隆起的情况,即内锅边缘部位的米饭远高于内锅中心部位的米饭,给消费者呈现的观感不好,且由于内锅边缘部位的米饭与内锅中心部位的米饭高度不一致,导致内锅边缘部位的米饭与内锅中心部位的米饭在吸水阶段的吸水量不同,使得米饭的口感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内锅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侧围壁和底壁;连接壁,所述侧围壁与所述底壁通过所述连接壁过渡连接,所述连接壁包括向锅内凹入的至少一个凹入部,其中,位于最底端的所述凹入部的曲率最大部位与所述底壁在高度方向的距离不超过4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锅,设置侧围壁和底壁通过连接壁过渡连接,连接壁设置有向锅内凹入的凹入部,该凹入部反应在连接壁的内表面上呈局部向锅内凸出的结构,使得连接壁的内表面向上呈不连续过渡,这样,在米粒膨胀附壁向上隆起时,由于连接壁的内表面呈不连续过渡以打乱米粒向上的隆起运动,尤其在设置凹入部的曲率最大部位与底壁在高度方向的距离不超过40mm时,可以将下层部位米粒的升起位置向靠近内锅中心的部位转移,以使在连接壁的内表面上距底壁该距离以下的区域中的米粒,尤其是该区域中邻近连接壁内表面的米粒,在附壁攀爬的同时受到来自于上部米粒及水向下的压力和由内锅中心向外的推力的综合作用而限制其向上隆起,防止所烹煮的米饭呈中间下凹、四周隆起的情况,在保证所烹煮的米饭的平整度上获得良好的效果,并极大提升米饭口感一致性。
更具体而言,现有的内锅中,锅身与锅底通过呈连续状的弧形部过渡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烹煮过程中内锅一般是锅底和用于过渡的弧形部处先受热,并通过锅身向上传递,这样,靠近内锅的内表面的米粒会先受热膨胀,这部分米粒膨胀向上隆起的同时会受到上部米粒及水的压紧作用,其中,由于内锅的弧形部的存在,使得靠近内锅的内表面的米粒受到弧形部对其向上的支撑,从而使此处上部米粒及水向下传递的压力没有靠近内锅径向中部位置处的米粒所受到的压力大,米粒膨胀后容易自中心向靠近内锅内表面的方向运动,使米粒的堆积形状呈中部塌陷、四周隆起的变化趋势,造成所烹制的米饭表面不平整,且这种堆积不均衡的情况易使米粒吸水量差异导致米饭口感不一致的问题,对此,本方案在连接壁上设置向锅内凹入的凹入部,且设置凹入部的曲率最大部位与底壁在高度方向的距离不超过40mm,这样可以将下层部位米粒的升起位置向靠近内锅中心的部位转移,以确保连接壁的内表面上距底壁该距离以下的区域中的米粒所受到的压力可满足对该部分米粒的压紧需求,防止所烹煮的米饭呈中间下凹、四周隆起,在保证所烹煮的米饭的平整度上获得良好的效果,并极大提升米饭口感一致性。
更优选地,位于最底端的所述凹入部的曲率最大部位与所述底壁在高度方向的距离不超过20mm,例如,优选位于最底端的所述凹入部的曲率最大部位与所述底壁在高度方向的距离为15mm,也可根据需求设置该距离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8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烹饪设备的食材预热机构
- 下一篇:内锅及烹饪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