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金属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9542.7 | 申请日: | 2017-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7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5 | 分类号: | H01R13/15;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金属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金属端子,属于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它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现在以经逐渐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传递电信号和导电方面起到了连接作用,从而减少了工作量和生产成本的消耗,给生产和使用带来了诸多便利,避免了许多的麻烦。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320429181.0一种新型金属端子,其结构包括包括压接段和连接段,压接段包括用于压接电线芯线的第一压接段,与压接电线的包覆部的第二压接段,连接段上设有“U”型锁紧件,所述的“U”型锁紧件包括锁紧件本体以及设置在锁紧件开口处相向弯折的两个夹紧部,但现有技术金属端子在接线过程中采用螺丝拧紧连接的方法,这种接线方法,不仅不方便,而且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金属端子,以解决金属端子在接线过程中采用螺丝拧紧连接的方法,这种接线方法,不仅不方便,而且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金属端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线槽前固定夹片、线槽后固定夹片、裸线槽、接线弹压装置、压弹开关槽、连接块、夹片连接块、线槽座,所述线槽前固定夹片与线槽座相连接,所述线槽座上设有压弹开关槽,所述线槽后固定夹片与线槽座相连接,所述裸线槽与线槽座相连接,所述裸 线槽通过连接块与线槽后固定夹片相连接,所述接线弹压装置与线槽座相连接,所述接线弹压装置由可压弹铜片、接线加固齿、固定柱、压弹开关组成,所述可压弹铜片通过固定柱与压弹开关相连接,所述可压弹铜片上方设有接线加固齿。
进一步地,所述压弹开关与线槽座的右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槽座为U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线槽后固定夹片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5mm,厚度为1mm。
进一步地,所述线槽前固定夹片通过夹片连接块与线槽后固定夹片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弹开关为塑料材料,绝缘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设有接线弹压装置,与以往接线端子相比,在金属端子上加上接线弹压装置,在接线时只要将裸线放到可压弹铜片里,然后按下压弹开关,此时可压弹铜片下方的接线加固齿会与裸线充分接触,从而使线与金属端子牢牢接住,拆线时,只要将压弹开关弹起,此时线就能与金属端子断开,此新型金属端子不仅方便实用,而且省事不费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金属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金属端子的接线弹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线槽前固定夹片-1、线槽后固定夹片-2、裸线槽-3、接线弹压装置-4、压弹开关槽-5、连接块-6、夹片连接块-7、线槽座-8、可压弹铜片-401、接线加固齿-402、固定柱-403、压弹开关-4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金属端子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线槽前固定夹片1、线槽后固定夹片2、裸线槽3、接线弹压装置4、压弹开关槽5、连接块6、夹片连接块7、线槽座8,所述线槽前固定夹片1与线槽座8相连接,所述线槽座8上设有压弹开关槽5,所述线槽后固定夹片2与线槽座8相连接,所述裸线槽3与线槽座8相连接,所述裸线槽3通过连接块6与线槽后固定夹片2相连接,所述接线弹压装置4与线槽座8相连接,所述接线弹压装置4由可压弹铜片401、接线加固齿402、固定柱403、压弹开关404组成,所述可压弹铜片401通过固定柱403与压弹开关404相连接,所述可压弹铜片401上方设有接线加固齿402,所述压弹开关404与线槽座8的右侧相连接,所述线槽座8为U形状,所述线槽后固定夹片2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5mm,厚度为1mm,所述线槽前固定夹片1通过夹片连接块7与线槽后固定夹片2相连接,所述压弹开关404为塑料材料,绝缘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9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出气无筒减压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分体式气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