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测试水密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9905.7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2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关绍文;罗杰;邱美实;朱艳;翟阿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6 | 分类号: | G01M3/16;G01M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罐 水槽 放水管 引管 本实用新型 被测件 测试水 测试 负压 机箱 密性 监控器 合格品 伸出 控制电路板 时间继电器 真空泵连接 真空罐连接 管路连接 机箱正面 失效模式 试样电极 液位开关 单向阀 放水阀 接插件 截止阀 旁路阀 泄压阀 有压力 真空泵 直通阀 电极 误判 伸入 防水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测试水密性装置,包括机箱、水槽:机箱内安装有一真空罐,真空罐上安装有液位开关和泄压阀,真空罐通过管路连接到真空泵,真空泵连接到时间继电器,管路上安装有单向阀,真空罐连接有放水管,放水管伸出机箱并伸入水槽中,放水管上安装有放水阀;水槽内放置有被测件,被测件连接到测试引管,测试引管连接到U型管路,U型管路连接到管路电极,测试引管和U型管路之间设置有截止阀、直通阀和旁路阀,U型管路连回到真空罐,U型管路上还连接有压力监控器;机箱正面设置有伸出的试样电极;机箱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因试验不充分导致的接插件防水失效模式及减少对合格品的误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压测试水密性装置。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路连接装置。防水连接器,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应用到带水的环境当中,在承受一定的水压情况下能保证连接器内部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能正常使用的连接器。连接器又名接插件,故在本文中二者等同,用作被测试对象。
防水连接器的应用范围有:
A,工业环境中,如在LED照明灯饰、城市户外照明工程、灯塔、游船、航海、航空、工业设备、通信设备、探测设备、电缆、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等,都需要用到防水连接器。
B,军用领域由于对应用要求比较严格,大量用到防水连接器,如潜艇用连接器,潜射导弹用连接器等。
基于以上应用,防水连接器的自身产品质量、设计选型的合理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功能、性能乃至安全性——可能导致火灾甚至触电事故!所以,本实用新型正是出于对防水连接器进行科学合理的水密性测试而发明。
对于防水连接器的水密性测试,目前国标和大多数企业标准都是使用接插件浸水进行水密性检测,已知的测试方式有:
常规方式一:
将接插件进行完预处理后,把试验样品侵入5%的NaCl溶液液面下100mm。液体温度应是(23±5)℃。在溶液中加入颜料,以便在进行完试验后能明显看到是否有液体进入试验样品。把试验样品浸入到溶液中1h。溶液中的样品漏电试验,在每一个插接件和电极之间或不同试验样品中的两个相邻插接件间测量。
常规方式二:
因方式一检测水密性的效果较差,所以较多汽车厂是按照正压检测气密性方式进行检测。
方式为:将接插件所有孔位插满带端子的导线,把接插件对插到电器端(或 对插件、做封闭处理),留一根导线插入气管并使用胶棒密封,把其它导线头部使用胶棒密封严实后,把所有密封处全部浸入水槽中;打开气泵,调节气压表使气压表显示为0.1MPa,看试样接插件是否有漏气现象——气泡冒出,以检测试样水密性是否合格。
常规方式三:
压力水密性试验,即将被测件进行完预处理后全部放入试验装置内,该装置为高压容器,向其内注水加压,达到预定压力及保持预设时间后,观察是否进水。主要适用于外部照明、信号装置及汽车灯具外壳防护试验检测。
已有测试方式的不足分析:
方式一存在缺点如下:在100mm水深静压下,只有在防水栓和接插件配合量为间隙配合时,才能有效检测出进水、电极(相邻端子)短路现象,判定合格与否;如果防水栓和接插件配合处在间隙和过盈的临界点,实验条件不能达到水分进入接插件型腔的条件,此方法就不能达到检测效果。试验中需要配制NaCl、染料溶液,另需漏电流仪器检测及人工视觉判断因进水与否的颜色改变,很烦琐;浸入溶液静置1h,测试周期太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9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