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优化音质的流线型古琴腹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2804.0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7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致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致俭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成春荣;竺云 |
地址: | 2019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优化 音质 流线型 古琴 腹腔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优化音质的流线型古琴腹腔结构,改变了常规古琴纳音的多棱角形状,有效增大了声音反射面积。该结构包括:面板,第一纳音,第二纳音和强化筋;其中,面板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外表面标记有十三个徽位,内表面朝向古琴底板;第一纳音位于面板的天柱部和地柱部之间,从面板的内表面隆起并具有第一驼峰,所述第一纳音不关于所述面板的长轴对称,并且所述第一驼峰位于所述低音侧;第二纳音位于面板的地柱部与面板的尾部之间,从面板的内表面隆起并具有第二驼峰,所述第二纳音不关于所述面板的长轴对称,并且所述第二驼峰位于所述低音侧;强化筋设在面板内表面的高音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琴发声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线型纳音结构。
背景技术
古琴作为中国古典乐器的一员,其音色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含蓄幽怨,韵味绵长。古琴的琴声来源于琴弦以及古琴琴体的振动,琴体内部的腔体相当于音腔,该腔体内部还设有天柱和地柱,因此,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在腔体内部被多次反射和放大,音腔起到初次放大声音的效果。
常规的古琴内部通常还设有纳音结构,这种纳音结构通常是矩形体,有些是粘在古琴面板上,有些则是在“挖”古琴面板的时候直接构造形状。从古琴实际的弹奏效果来说,增加纳音结构主要是为了增强古琴音腔的复杂度,使得扩音效果更好。然而,若纳音具有较多的棱角,则声波在音腔内一旦碰到棱角则不仅不会被放大,反而会被棱角吸收或沿原路线反射。
因此,希望设计一种有效帮助放大古琴琴声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增强音质的流线型纳音结构,改变了常规古琴纳音的多棱角形状,并且通过从而有效防止面板和底板沿其变形方向的收缩变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优化音质的流线型古琴腹腔结构,该结构包括面板、第一纳音、第二纳音和强化筋;其中,
面板为长方形板且包括呈凸弧面的外表面和呈凹弧面的内表面;沿面板长轴方向,外表面的一侧标记有一行徽位;内表面设有天柱部和地柱部并且内表面朝向古琴底板;外表面上徽位所在一侧对应于内表面的低音侧,外表面上远离徽位的一侧对应于内表面的高音侧;
天柱部与地柱部之间的面隆起以构成第一纳音,第一纳音具有流线型的第一驼峰;第一纳音不关于面板的长轴对称,并且第一驼峰位于低音侧;第一驼峰的最高点与古琴底板相距10mm~15mm;
强化筋设置在天柱部与地柱部之间,并且位于高音侧;
地柱部到古琴尾部之间的面隆起以构成第二纳音,第二纳音具有流线型的第二驼峰;第二纳音不关于面板的长轴对称,并且第二驼峰位于低音侧;第二驼峰的最高点与古琴底板相距11~13mm。
优选地,在天柱部与地柱部之间的高音侧,面板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
优选地,高音弦架设于面板的外表面上远离徽位的一侧。
优选地,第一纳音和第二纳音均位于面板外表面的低音侧。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驼峰的最高点与古琴底板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8mm。
优选地,天柱部与地柱部之间的、位于高音侧的面隆起成长方形条以构成加强筋。
优选地,第一纳音的面积为0.028m
优选地,第二纳音的面积为0.014m
优选地,第一驼峰与古琴底板之间的距离为9mm。
优选地,在天柱部与地柱部之间的高音侧处,面板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致俭,未经杨致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2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古琴底板加强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浪涌保护具有多层大小孔绝缘环的间隙结构